依托美育帮扶 凸显美术学专业师范性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发挥非遗美育学科优势,多年来以美育帮扶为依托,助力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学院立足基础美术教育师资人才培养,在美育帮扶过程中完善美术学专业师范生培养机制,强化美术学专业师范性,形成美育帮扶与美育实践相结合的师范专业建设特色。
发挥非遗美育优势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美术学专业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书法篆刻等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以及对美术史、美术鉴赏、美学等专业知识的系统理解;另一方面通过美术专业技能与教学实践能力的融合,培养学生的教育学基础理论及美术教育实践能力。
学院贯彻国家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发扬学校美育传统优势和在非遗教学科研方面的成果优势,提出“非遗美育”建设理念,将其课程群纳入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与省非遗协会共建“四川非遗美育研创中心”,着力开展教、研、学、用“四位一体”美育试点,发掘和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发挥“非遗美育”在师范生教育中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
依托美育帮扶项目
凸显师范专业特色
1.凉山州对口帮扶顶岗支教
2019年前,凉山彝族自治州多数学校并未设立专职美术教师岗位。自2019年起,学院连续3年共派出美术学专业师范生110余名前往凉山州布拖、普格两县的30余所中小学开展顶岗支教,补足当地美术师资短板,在中小学开设美术课,有力地改善了两县中小学美育学科师资整体短缺的状况。
2.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
四川师范大学作为首批入选“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全国20所高校之一,在凉山州普格县夹铁乡中心校和瓦达洛村小学全面开展体育美育浸润工作。学院每学期派出美术学专业教师与师范生前往项目学校开展美育浸润帮扶行动。在保证每周开设一节美术课的前提下,通过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等形式,在校园内组建了素描、国画、书法、陶艺等社团,研发适合当地学情的课程,通过日常教学与社团活动,推动地区学校美育日常化、多样化、特色化。
学院师生于项目学校开展校园美术展览、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通过对校园美术氛围的营造,潜移默化地影响当地学生的审美感知,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美育帮扶实践项目
学院师范生通过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学科竞赛,以项目的形式在凉山州开展美育扶贫支教,将项目构想付诸社会实践,赋能民族地区美育实施。
如“云上书法——大凉山美育公益支教”项目致力于为大凉山小学生定制书法美育优质课程,借力网络平台通过“线上云微课+线下实践指导”方式,开展小学生书法美育帮扶行动,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示范项目。线下实践指导环节,学院书法专家与研究生、本科生共同组队前往普格县小学,开展书法示范课教学,以书法的形式让彝族小学生既学好汉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领略汉字书法之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练美育帮扶成果
强化师范专业建设
1.美育探索: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学校美术课程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美术课程是从提高审美情趣、发展创意表现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美育。美育帮扶带来的学校美术课程对凉山地区中小学生的审美与表现能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从小学一年级的基础涂色练习到初中阶段利用树枝、松果等材料进行创意设计,学生通过学习美术课程对美术知识与技能产生兴趣和基本认知,学校美术课程的开设在潜移默化中助推凉山地区学生整体素养提升。
(2)美术第二课堂
美术第二课堂活动是对学校美术课程的补充。在美育帮扶支教中,部分学校利用放学后开设扎染、粉印版画、科幻画、书法等易于实施的第二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极高。经过一个学期的活动实践,既提升了学生的美术技能,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拓展了课堂与教材之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有益于学生发展美术特长。
(3)校园美术展览
校园美术展览是展示学校美术教育成果、彰显学生美术学习成绩的重要方式。在美术师范生的帮扶下,凉山地区部分学校利用迎新年、彝族传统节日等时机在校内组织美术展览,展出学生们的美术习作。如扎染期末成果展在展示扎染第二课堂成果的同时也向更多学生普及、宣传了扎染技艺知识。展览活动是活化的美术课程实施方式,是情境创设的教学法,让学生直观感受美术作品、体验美术技艺。
2.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推广
(1)非遗进课堂
凉山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火把节、彝族漆器、彝族银饰、彝族服饰等国家非遗项目中具有一定的美术与技艺特征,适合作为美术教育资源引入教学。“把‘非遗’引入基础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非在学生中发展技艺的传承人,而是通过适当的技艺接触和尝试活动,让学生接触这些技艺背后的文化,并渐渐把祖先留下来的记忆融入自己的成长之中。”布拖等地区中小学定期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美术师范生配合当地非遗传承人在美术课堂上进行技艺展演、作品展示,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美育的形式了解非遗技艺中蕴含的文化和历史,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2)民族文化进课堂
充分开发凉山地区的彝族文化资源,将彝族传统装饰图案、色彩及彝族重大节日、民俗等合理运用于美术教学。美术师范生在美育帮扶中以美术教学为途径,启发当地中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思考与表达,例如在课堂中结合彝族传统图案、服饰、节庆文化等开展美术教学与创作,“通过对本土性知识的发掘,可以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各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形成对民族文化和社区文化的认同、接纳与归属感,逐步形成跨文化的认知、沟通和理解能力”。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近年来通过美育帮扶的形式,将美术学科的师范性特点应用于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通过美育帮扶强化美术学专业教师、学生的师范理念与师范技能,担负起美术师范专业的社会责任。
(王宇轩 刘传军 徐文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