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推荐 |〔德〕叔本华意志是不能教导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看随想

    叔本华是著名的唯意志论者。本文中,他辨析了人的自由意志与人的知识、性格之间的关系。有不少观点是统摄在他的唯意志论下的,比如他认为人的一切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因而人是一种自由意志的现象,而绝不自由,相对于知识,意志是第一位的,人在一切知识之前已经由自己创造出来了。知识能影响人,但是不能决定人。叔本华说的当然不是绝对真理,却能给我们很多启发:在教育中,人在某些方面是可以改变的,又在某些方面是无法改变的,这里牵涉到一个人的意志性格,以及人自身受后天教育的不同影响。相信阅读叔本华此文,会带来许多不一样的思考。(杨赢)

    ——————————————————

    虽然人是一种自由意志的现象,但是人绝不自由;人是由意志决定的现象,同时由于人受对象形式即受充足理由原则的支配,人在许多行动中的确表现了意志的统一,但是由于意志活动本身超时间的统一,许多行动显示出和某种自然力量的法则一致。

    我们发现,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由于只受感情的支配,所以在种种特殊的行动中显然主张完全的自由,可是所有时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比较有深度的宗教教义却都否定这一点。如果一个人明确地了解,人的整个本质是意志而人本身只是意志的现象,同时即使从主体来看,现象也是以充足理由原则为其必然形式,充足理由原则是以“动机法则”的方式出现的。当某一特定性格得到动机时,如果我们怀疑某一行动的必然性质,就显得太荒谬,就像我们怀疑任何三角形的三角之和等于两直角之和一样。

    肯定意志的经验自由、绝对自由正符合那种把人类内在本质置于“心灵”中的说法,心灵本是一种认知活动,一种抽象思维能力,也正因为如此才是一种意志的能力。这种说法把意志看作次要的性质,其实,知识才是次要的。过去有人把意志看成思想活动,认为意志和判断相同,尤其是笛卡儿和斯宾诺莎都主张这种说法。根据这个说法,每个人只需通过自己的认识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必然来到这个世界,像一个在道德上没有价值的人,去认识这世上的事物并由此决定成为这样的人或那样的人,做这样或那样的事,他也可以通过新知识而获得新的行动路线,从而变成另外一个人。不过,他先要知道某个东西好,然后才欲求它,而不是先欲求它,然后才说它好。

    根据我的看法,这种说法真是把关系颠倒了。意志是最先的、最根本的,知识只是附加在意志之上的,是意志的工具。所以每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的意志,而他的性格是最先的,欲求活动是他本性的基础。通过加在意志上的知识,他可以在经验过程中渐渐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并了解自己的性格。正是因为他意志的本质以及根据意志的本质,他才认识了自己,而不是因为他的认知活动以及根据他的认知活动来从事意志活动。

    根据后一种看法,只要他想一想自己喜欢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是所谓意志自由的说法。这种看法的实际意义是:人是自己根据知识而创造的产物。

    相反,我却认为,人在一切知识之前已经由自己创造出来了,人的知识只是后来加上去以便引导人们认识创造结果。所以,人不能决定自己成为这样的人还是那样的人,也不能变为另外一种人;他一旦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而人是在经验过程中才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根据前一种说法,人欲求自己所知的东西;根据后一种说法,人认识自己所欲求的东西。确定性格或行为具体表现的刺激活动,通过知识的媒介影响性格或行为的表现。但知识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常常在真理和错误两方面游移不定,可是通常会在生活过程中不断矫正,虽然矫正的程度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一个人的行为可能有明显的改变,然而却不能说他的性格改变了。

    人实际上所欲求的以及他内在本质的奋斗以及根据这种奋斗而追求的目的是我们永远无法用教育方式以外的影响力来使它发生变化的,否则,就可以改变人了。塞涅卡说得好,意志活动是不能教导的;所以,他宁愿要真理也不要他的斯多亚派哲学家,这些哲学家向人说教:美德可以接受。意志只能受外来刺激的影响。但是这些决不能改变意志本身;因为外来刺激只在意志愿意接受的情况下方能影响意志。

    这些动机刺激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意志的活动方向。换句话说,就是使意志觉得应该用另一种方式来追求它不断追求的东西。所以,进步的教育知识和外来的影响,的确能让意志知道所用的方法有错,因此也能使意志知道,根据自身内在的本质坚决追求的目的应该在另一条与过去完全不同的道路上去追求,也应该在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某种对象上去追求。但是却永远无法使意志欲求与一向欲求之物完全不同的东西,这一点仍然无法改变,因为意志只是欲求活动本身。

    一个人不曾改变自己,因为意志活动是不能教导的。在意志仍然不能改变的时候,就是由于知识对行动的这种巨大影响力而使性格发展的,也使性格的不同特征一点一滴地表现出来。所以,生活时期不同,它的表现就各不相同,同时,在冲动、放荡的少年时期以后,接着来的可能是沉着、冷静的壮年时期。尤其是性格中恶劣的部分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表现得更强烈,然而有时候,少年时期支配着人的情绪,在以后反而会自动地受到约束限制,只有这时才能认识与此相反的刺激动机。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最初都是纯洁的,而这只是表示人都不知道自己本性的邪恶;本性的邪恶只有通过动机才表现出来,而动机也只在时间中才于知识中出现。最后,我们所认识的自己和当初想象的完全不同,因此时常对自己产生一种愤恨之感。

    作为动机刺激的媒介物的知识,对意志在行动上的表现而非对意志本身所发挥的影响,是人类行动和动物行动之间主要差异的原因,人类和动物的认知方法因而不同。动物只有感觉式的认知,而人类有理性,所以才有抽象观念即概念。

    (选自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刘大悲译,哈尔滨出版社2016年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