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话题巧解读,有意思
从教多年,我看过一些文本解读的专著,读来深感博大精深,对“文本解读”四个字产生莫名的敬畏,以至于不敢有自己的见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仔细分析了自己在经典名篇面前失语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对教参教辅的依赖,我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层出不穷的名家解读之后自己鲜有新发现,拙于再表达。
直到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张水鱼的《巧解读:语文有意思》一书,改善了我的“文本解读恐惧症”。这本书原是给中学生看的,但其写作立意、切入角度、语言表述对教师的教学教研也有启发。
择高处“立”。张水鱼认为,备课的目的是为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更好地学,解读文本作为备课的其中一环,实用和新颖共存才能让教学有高度。所谓实用,即服务于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所谓新颖,即阅读经典的独特感受,可以作为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深处的一条路径,“我的关注点在于教参里没说到或没说清的,课堂上教师无暇讲到或不易讲通但又很重要很有意味的一部分”。
如此看来,我之所以惧怕做文本解读,采用人云亦云的教学方法,只因没有着眼于学生的学,凌空蹈虚自然难以行走自如。如果从学生的能力提升出发,沿着语言的藤蔓揭开形式的纱衣,把写法当作桥梁,好奇于学生的疑问,课本中的经典名篇或许会如花朵般绽开,芬芳弥漫课堂。
选巧处“切”。文本解读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小而巧的切入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本书从不同角度“切入”一篇篇经典,告诉读者语言的精准、篇章的精巧、写法的精妙、学生的质疑都可以成为理解文本和拓展思维的契机。比如,深抠一“骂”字解读《范进中举》,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再比如,用整合同类信息的方法将《松鼠》中的形容词、动词和修饰性词语、短语进行汇总分析,说明文的准确性、生动性、趣味性便一目了然。此外,在比读辨析中也可以发现美、学会鉴赏美。《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最后一课》3篇经典小说都以儿童视角讲故事,从这个角度探究一番,更能领悟文章深意。我曾受此启发讲授群文阅读教学示范课《“我”见众生》,教学效果很好。
向“洗练”处言说。全书语言风格一如书名有意思、有情趣,于简洁中见丰沛,于凝练处显典雅。张水鱼善于提炼,她用“‘五诀’俱全,如山立岸”评说《唐雎不辱使命》的写作技法,用“醉着的李白和醒着的李白”品析《行路难》抒发的情感,用“字典·词典和句典”点数《沁园春·雪》的意蕴之美。这样提取写作技法、整合同类信息的解读方式,可以化作课堂教学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受书中《刘禹锡的自由王国》一文启发,我曾让学生梳理《陋室铭》中的“有”,进而迁移此法,发现《爱莲说》中周敦颐笔下的“不”,并通过对照让学生领悟两位作者精神相通之处。
《巧解读:语文有意思》是我的案头书,时常翻阅。在语文这片广袤原野上,那些经典名篇就像芳香幽远的花,我愿循着“巧解读”“有意思”的路径,掬一捧经典的清芬,陶醉于语文之中。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襄城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