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教师的信·张咏梅我在成长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4-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读《课程·教材·教法》杂志,把专家的建模用来解释启程的课堂,放进语文的案例,讲清楚了,我在成长。

    看《向往的生活》,把综艺节目创新用于课堂研究,很生动,我在成长。

    读虹影的小说和语录,一气呵成一篇充分表达自我的读书笔记,我在成长。

    与教师共同体成员线上交流讨论,有主题地展开,有层次地推进,在既定时间里结束,我在成长。

    ……

    这是2021年8月19日我手写的日记。能清晰地感知并具体地描述出自己的成长,是当下也是漫长岁月里最重要的事。

    前不久,那篇给青年教师的信《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发表后,朋友说,梅姐,你暴露年龄了。我笑了笑,好像我从来都不忌讳谈及年龄,在我看来年轻是一种状态,如果80岁还在成长,这就是年轻。相反,如果18岁就选择“躺平”,那么此时你已不再年轻。

    “我在乎天天向上这种进取的人生境界,追求天天向上这个真实的生命过程”,这句话是我2001年写下的座右铭,源于参加“国培”时所做的个人专业成长叙事研究。再过5年,我会退休。这5年,一定是我专业精进的5年,有过那么多积累,终于来到更开阔的研究平台,似乎学什么都更容易,做什么都更靠谱,人生的成长有点加速的意思,我很珍惜这样的状态。

    那么,什么是成长?是不是做了许多事自然就会成长?是的,但这样的成长有限,是被动的。于漪老师93岁了,每次听她讲话,那种饱满的激情、清晰的思维、准确的表达都让人油然而生敬意,她的“思想原创、实践自觉”是我大力倡导的青年教师的成长方式。每次讲座,我都在演示文稿的结束页打8个字“知行合一,一起努力”。

    没有认知的迭代,就没有行动的改变。当大单元、大情境、大概念、大任务向我们涌来时,我们如何越过新鲜的术语把握它的本质,一个时下热门的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给了我很深的启发:用电影手法营造了一个比舞斗舞的开场秀,整个舞美不遗余力地在传递一个信息:我要把你带入这个街舞季。连综艺节目都在关注真实情境、真实人物、真实任务,我们的课堂更不能停留在仅靠教师语言渲染的“五毛特效”中。换一个角度,用教育的眼睛看出去,再立足教育的使命做回来,我们是不是会有一种破解当下教育变革的新方法?街舞的舞台很难作秀,我理解的街舞文化是那种发自生命深处的强烈表达,对身体极限的审美性挑战。同理,教育的目的不能停留在课堂上的认知与运用,教育要走向生活,走向真实情境中复杂问题的解决,走向持续做成符合社会价值导向的事。当我用自己的话讲清楚新术语背后的本质时,我又扎实地长进了。所以,我们要舍得把时间花在不断学习与独立思考上,不断打开视野,还教育以完整的生活。我们更要站在自身生长这个永恒的命题中,找到每个当下的意义。每天找个安静的时间,轻轻地问自己:我在成长吗?

    我的生日在年末,吹蜡烛吃蛋糕从来都不是我最看重的仪式,能让我安心的是完成当年的生日小作文,这个习惯开始于不惑之年。冬天里,把自己关在暖暖的书房里,借助手机里的图片、电脑里的记录、日记本上的文字把这一年细细捋一遍,总会有一个词慢慢浮现出来成为小作文的题目:“直心即道场”“重获初心”“走世界 读自己”“去懂得”“不求而至”“偏安一隅”“感恩”“不忘初心”“向外求开放 向内练静定”“变化宝贵”“花儿开”,这些年度关键词就像人生的关节,连缀起散落的日子,看到生命的曲直有节和蓬勃向上。

    保持“我在成长吗”这样的自我追问,就是在过一种自我省察的内心生活,走一条日臻完善的修行之路,让我们笃定地相信:人生值得!

    (作者系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教所副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