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互相成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4-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敢说,没几个人带过比这个班更乱的班级:教室的地面永远扫不干净,就算班主任亲自动手扫一遍,也干净不过10分钟;桌椅永远摆不整齐,无论横向还是纵向,都扭得像一条水蛇;课堂总是吵吵闹闹,前排学生在扔纸团,后排学生在交头接耳;作业永远收不齐,收上来的也多数没有完成。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这个班一直在换老师:从一年级二年级,一共换了4个语文老师、4个数学老师,每学期一开学,学生就发现自己不认识班里的老师了。

    我接手时,是这个班的“至暗时期”:班里仅有的几个“好孩子”的家长,在发现这个班已经第五次换班主任后,想方设法给孩子转学了。学校为了平衡各班人数,又把其他班的几个后进生放进了这个班。

    此情此景,我怎么办?当然不能坐以待毙。

    起初我用“三十六计”对付这些熊孩子:为了化解班里太过“团结”的小团伙,我巧妙使用“反间计”,把他们的“革命友谊”破坏得七零八落;为了让学生安静下来,我常常使用“擒贼擒王”之计把最爱讲话的学生镇住,搞定一个,震慑全班;为了搞清楚学生纠纷的原因,我每每采用“欲擒故纵”之计让问题变大,让学生自己把问题暴露出来……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在研习兵法,第二天爬起来就到教室里去实践,只要能让学生安静下来,各种方法我都愿意尝试。

    “兵法”治班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反噬也来得很迅猛:学生成天被班主任“算计”,搞得谁也不相信谁,一出问题就互相推诿,除非自己亲眼所见,否则我根本搞不清楚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我决定找一些真正的治班“利器”解决难题。我找到三本书:一本是克拉克的《教育的五十五个细节》,一本是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本是霍懋征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这三本书打开了我的工作思路。我开始尝试以《教育的五十五个细节》为蓝本与学生一起制定班规,我们制定的班规非常细致,既包括“不许盯着正在受批评的同学看”等为人处世细则,也包括“老师布置家庭作业时要认真记录,不可趁机讲话”等课堂细则,还包括“不能从楼上往下扔东西或吐痰”等行为细节。我们用一天时间把班规一条一条写下来,再共同确定违规处理办法,在“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前提下,我借鉴魏书生的办法:让违规违纪学生写说明书,到讲台上读给大家听。

    渐渐地,这个班开始一点一点有了起色:“不许盯着正在受批评的同学看”这类与人相处的细则,杜绝了学生一下课就打架的源头;“老师布置家庭作业时要认真记录,不能趁机讲话”这类课堂细则的落实,掐断了学生课堂上窃窃私语的源头;“不能从楼上往下扔东西或吐痰”这类行为细则,则一点一点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与此同时,我更加亲近学生,更乐于与学生分享生活趣事,像霍懋征老师一样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与学生交流这件事情上。我发现,比起冷冰冰的班规,一个有温度的班主任更能促使学生遵守纪律——当我望向学生的目光里有了慈爱,学生便很难再心安理得地违规违纪。

    一年以后,我申报了一个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课题《学生常见行为研究》。这个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如何发现学生常见行为隐藏着的教育契机并开展针对性教育。这个课题做得很顺利,我发表了许多相关文章。带完这个班的我,从校级优秀教师成了县级优秀教师,又评上市级优秀教师,最后成了江西省特级教师。

    最重要的是,从那一年开始,我的好友列表里开始出现了学生的名字,他们并不只是冷冰冰的名字,而是每年都会跳出来跟我聊几句的有温度的人,他们回忆班级里发生过的往事,感谢我曾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他们不知道的是,我在无数场合聊起这个慢慢变好的班级,回忆起在此之前平平无奇的自己,是怎样被他们生生“逼”成了特级教师这一段经历时,内心同样充满感恩之情。我们互相成就,是彼此的“恩人”。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安远县九龙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