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校方略“变”乃教育永恒之主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4-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陶行知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教育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教育是坏教育。教人不变、不教人变的不是教育

    有着30多年办学历史的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纱帽中学曾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但随着行政区划的变迁、经济中心的转移等,学校逐渐沉寂下来。如何“擦亮”这所品牌学校?如何给这所年轻的“老校”注入活力?我们从变革组织结构入手,构建教师发展新生态,改革育人新模式,让“改变”成为学校永恒不变的主题。

    结构之变:让组织成为校园治理“助推器”

    上学时,老师总是强调“结构”的重要意义。结构的改变往往是撬动学校变革的重要支点。

    以前,我们学校实行的是较为普遍的层级制管理。办公室、教务处、教科室和年级组等建制齐全,年级管理由校级领导和部门行政人员统筹兼任。一位教师曾开玩笑说:“学校所有行政人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个个都是‘领导’,真的是‘婆婆多了媳妇难当’。”

    因此,学校着手组织结构改革,推行级部制下的扁平化管理,设置“一办三处三部”,即党政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和三个级部。各级部成为管理部门,各处室则成为支持部门,实现管理重心下移。现在,一线教师只需要听级部主任一个“婆婆”的“指挥”。

    为了更加明确治理中各个角色主体责任,学校将原来的校委会会议制度细化成校长办公会和行政例会,分时召开。周五的校长办公会侧重于决策,周一的行政例会侧重于执行。还建立了“协商、协调、协作”的“三协”工作机制。

    实践一年后,大家发现扁平化管理让学校的各项决策距离师生更近了。以前需要层层请示汇报的事情,现在在基层就能得到快速解决。

    在一些临时性事务的处理中,扁平化管理的优势尤其凸显。比如,学校要频繁收集上报核酸检测、健康码等信息。过去需要德育处负责人一个班一个班通知、收集,烦琐又耗时。如今,只要通知3个级部主任,就能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收集到相关信息。行政管理人员的负担减轻了,级部主任也更了解所管理年级的各项情况。

    组织结构理顺了,学校治理便有了强劲的“助推器”。从治理校园环境卫生到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再到制定教师奖惩体系、职级体系、荣誉体系等,学校在扁平化管理支持下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教师之变:让学校成为诗意栖息地

    一群平均年龄48岁的老师怎么变?

    纱帽中学制订了一个3年的“教师生态发展行动计划”。校长刘沁桥认为,教师发展应该是生态的、幸福的。教师有幸福的感觉,学生才可能有幸福的感受。发展是教师成长的必然,更是教师生活的应然。

    “教师生态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包含了学科类、项目类和社群类三个类别。学科类课程以“能力取向、专业发展”为目的,指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开展“悦动青纱”“慧扬金纱”“睿兴朱纱”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专业培训活动,旨在培养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纱中教育家;项目类课程围绕“素养取向、个性发展”的主旨,指向学校课程建设,为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社群类活动则将“修养取向、诗意发展”作为目标,指向教师的身心发展,为兴趣爱好相同、情趣意愿相投的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过程中,挖掘和发挥教师的潜在能力和动力,构教师发展好生态,筑教育诗意栖息地。

    行动带来变化。教了20多年语文的教师曾涛、艺术组组长康敏过去从未参与或主导过课题研究。“我总觉得写论文很难,不知道怎么动笔。”曾涛说。康敏则觉得:“我们音乐课能写什么东西啊?”加入“教师生态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后,学校请来专家手把手教老师怎么确定选题、怎么写论文。曾涛发现,“原来写论文也不是那么难嘛”。她开始对自己的教学生涯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思考。康敏所在的艺术组更是爆发了写论文的热情:“我们组平均年龄最大,但学习热情一点儿也不比年轻人差,几乎每个周末都在群里讨论。”

    中青年教师也都开始习惯记录、整理、撰写自己的教育案例。多篇文章在省市级教育刊物上发表。

    变化带来成绩。2021年,艺术组课题实现了第一个市级课题立项。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学校5位教师在各类市级竞赛、评选中获奖,10多位教师在区级比赛中获奖……

    教师还是那群教师,但教师已不再只是“那群教师”,学校也不再是原来的学校。

    学生之变:让每位学生绽放独特光彩

    “老师,我数学进步了,能调到数学高阶班去上晚辅导吗?”去年4月,九(2)班一位学生向级部主任提出申请。

    近年来,这样的申请越来越多。 九年级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进行差异化辅导。学生依照自身的基础,选择进入不同层次辅导班学习。有的孩子语文、英语在基础班,数学、物理则在高阶班。这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感受到了“被重视、被尊重”,教师的辅导也更有针对性。

    晚辅导分层,作业设计也分层。九(9)班学生汤启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课后作业对他来说并不是难题。老师就额外布置了难度较大的作业,让像汤启程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性完成,并抽出时间给他们讲解。

    学校在现有的环境下进行教学微改革和微创新,尽可能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空间。上面的案例只是改革中的一个方面。

    “双减”之后,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社团活动。2021年,七年级485名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兴趣及未来发展方向参与到23个社团活动中。“老师,我最喜欢也最期待周四的社团课”,这是学生的心声。

    除了社团活动,学校还开设了一批体育类校本课程,为孩子们的课间活动配备了足量的乒乓球、跳绳等,让每个孩子至少有一件体育运动用品,并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进行分析跟踪反馈。

    在纱帽中学,成绩不再是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每个人都能在不同的课程和活动中绽放自己独特的光彩。学校将“五育”弥散和潜藏于教育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改变从来不是在一夕间发生的,总是悄无声息却影响深远。纱帽中学也是这样,在潜滋暗长中慢慢改变着自己,终将满树繁花似锦,芳香四溢。

    (作者系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纱帽中学教务处副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