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三预”机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4-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广东省深圳市是一座经济发展快速、创新氛围浓厚、以外来人口为主的城市,社会各种矛盾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上也会有所体现。近年来,深圳市教育局整合各种资源在预防和干预中小学生心理危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政府各部门联防联控的预防和干预机制,创建了符合深圳特点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模式,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深圳方案”。

    普遍性预防:营造良好的关系系统,提升教师与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防范心理危机的根本在预防,预防的根本在于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为此,我们在心理健康课程建设、教研制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学生问题专题研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如组织编写了《积极心理活动课操作指南》作为地方课程,用于指导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在线学习,我们开发了480节在线心理课,供全市中小学生和教师使用。

    教师和班主任对心理危机的识别能力和预警意识是防范心理危机的核心要素之一。为此,我们开发了校园心理危机应对系列实操课程,提升教师和班主任的识别与预警意识和能力,包括网络时代中小学生的心理分析、校园心理危机的识别与预警、校园心理危机有效应对流程等,对专业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家庭往往是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根源,增强家长对家庭关系系统的认识,强化家长对孩子心理危机的识别与预警意识就显得相当重要。我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100多种家庭教育课程,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培训,其中如何在家庭中识别孩子的心理危机、陪伴青春期孩子走过危机等课程深受家长欢迎。

    选择性干预:构建三级心理筛查、跟进与指导体系。建立校领导包干负责的三级心理筛查体系,即以教师为主责的基础性筛查、以班主任为核心的观察性筛查、以心理教师为主导的高危学生访谈评估(包括休学、复学的评估),尤其重视重要时间节点(考试前后、开学前后等)的心理筛查,做到心理风险的全面覆盖、全程跟进、全员关注,尽可能降低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建立科学有效的个案管理制度,对筛查出来的重点学生由校领导包干负责,做到一人一册、严密跟进、定期辅导、防微杜渐、不留死角。另外,学校制定班主任与心理教师联合家访工作制度,对重点关注的学生进行深度家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和情绪状态,紧密家校关系。

    针对性干预:顺畅快速就诊绿色通道和康复配套支持。心理高危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需要医疗服务的。为了给这些学生提供更好的就医、教育、辅导服务,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医校合作服务体系,开通中小学生心理诊治绿色通道,同时加强医院与学校在教师培训、学生跟进、教育辅导、个案管理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提升心理教师面向重点学生开展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患有精神疾病的学生最好的康复场所是学校,这就需要学校因材施教为处于治疗或康复中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教育和辅导。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建档,实现一人一册、定期辅导、不定期随访,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校园生活等情况,必要时提供支持和帮助,并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对许多学校来说,可能既无专业师资也无相应资源,这就需要学校和医疗部门开展更具体、更深度的合作,以保障工作的顺利推进。

    对于休学在家暂时不能返校的学生,学校应积极联系社区,请求社区的介入和帮助。有条件的社区要为休学在家的学生提供公益的心理咨询服务和配套支持,为学生的尽快康复提供更多的帮助。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