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我们需要古诗词打底□ 潘裕民
“不少语文课泡沫很多,缺乏扎实的本体知识,缺乏学术含量、文化含量”,特级教师于漪的这个观点值得我们深思。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需要学好本体知识,即特定的学科知识。经典古诗文特别是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中的一颗明珠。对语文教师来说,古诗词就是一类重要的本体知识。
阅读古诗词可以丰富内心,了解人间真情。比如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与人之间的爱有许多种,最无私的莫过于母爱,诵读千遍万遍也读不尽这不变的温情。不论时代发生什么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改变,我们都要重视家庭文化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诗词具有“感情作用”和“社会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其重要作用之一便是抒情达意。孔子将诗的作用总结为“兴观群怨”,“兴”是启思与抒情,“观”是关照与认知,“怨”是指责和批判,均属于“创造审美”层面;“群”是交流思想感情、交换见解看法和实现社会交际,属于“接受美学”层面。比如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原是寄给友人的诗,借红豆表达思念之情,但后人常将它作为一首情诗来理解。作者与读者对同一作品理解、感悟上的差异是经常发生的事,实际上“相思”作为一种情感,内涵十分丰富。再比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发出了古往今来人们所共有的思乡思亲之情。据说王维写这首诗时只有17岁,一个人到长安参加科举,可能是因为赶上重阳节,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及第,情绪低落,于是就写下了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一个“独”字,两个“异”字,一个“倍”字,将诗人的处境和对亲人的思念全部抛洒出来。还有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诗人临终时写给自己孩子的。传统中国讲究“诗教”,如果真有所谓“诗教”,这种“为国尽忠,在家尽孝”的情怀便是一种伟大的“诗教”。可见,中国人文精神很多都是通过古诗词呈现的。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一些古诗词打底子,最好能找到几个喜爱的诗人,在古诗词中学习也向诗人学习。我喜欢苏轼的潇洒和旷达,他碰到困难时不像柳宗元那样悲伤,也不像屈原那样用生命抗争,而是超然自适、安之若素,所以他在任何险恶环境中都能做到不为之惊、不为之忧、不为之乱。
需要注意的是,读古诗词与读小说和其他文体不一样,需要一种安静的状态,可以一边品茶,一边放着轻音乐,一边读诗。这是一种阅读方式,也是一种美好的教育生活方式。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