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以读促写,读写共生——赣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三位一体读写体系成果炼成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5-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日前,赣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附中”)学生郭文瑞荣获第十五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这是该校连续6年在全国性作文大赛中夺得佳绩。

    作为一所在当地生源、师资和硬件设施均不占优势的普通高中,附中如何以作文教学为支点,树立语文学科品牌,进而构建高质量的高中大教学体系?

    把阅读的源头伸向大地

    每年春天,身穿附中校服的学生都会参加10公里徒步拉练活动。今年的徒步拉练主题是“用脚步丈量青春,以青春阅读春天”。

    “与其说是研学,不如说是研学加阅读的结合。这是赣南师范大学与附中语文教研组共同研发的‘读促写、活思维、评议修’三位一体理论体系的全校综合性活动,我们把研学作为阅读春天、阅读生活、阅读城市与乡村的体验。”附中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易佳丽这样介绍。

    “提升语文综合素养需要打通读与写的壁垒,引导学生不仅阅读书本,也阅读人生、阅读社会、阅读山川河流、阅读四季更替,以阅读的心态对待万物,观山则情满于山,看海则情溢于海,以此培养沉浸写作思维。”赣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吴磊这样评价。

    附中语文教研组打破年级界限,从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出发,以思辨性阅读为抓手,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杂文佳品、诗词歌赋。

    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在附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学生集体“放假”阅读,或在大古樟树下、图书馆里、花圃边、篮球场,或坐,或站,或踱方步……

    “在附中读书3年,阅读课是最快乐的时光,全校安静得只有翻书的声音,同学们用心灵与书本中的人物对话,神游书海,妙不可言。”获得2021年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作品征文一等奖的学生肖蕾说。

    把写作的思维导向星空

    “学生写作的源头川流不息,但还需要教师的引流,要活化学生的写作思维,才能实现水润万物之功效。”易佳丽说。

    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要求,语文教研项目团队确定了“起承转合、重复对比、思维导图”等方法,全面活化学生写作思维。

    “朱自清先生名篇《荷塘月色》是起承转合的典范。高中必修名家名篇往往就是最好的范本。”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起、承、转、合”的深意,让学生在习作中做到“承”“转”兼顾“起”“合”,写出来的文章上下勾连、一脉相承。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两组反差极大的意象造成强烈的审美感受,同学们,从中我们可以获取怎样的写作方法?”这是“对比思维写作课堂”上师生的对话。“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重复对比思维系统进行训练,达到人文精神建构、逻辑思辨品质要求,效果喜人。”易佳丽深有感触。

    把思维导图引入写作教学,是该项目团队研发的又一路径。对高中写作教学而言,思维导图能够充分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实现“中心明确、主干发散、层次清晰”。

    “起承转合、重复对比、思维导图如一束束亮光,引领学生在写作中自由翱翔。”附中校长汪义芳对活化学生写作思维这样阐释。

    把修改的权利交给学生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教师精批细改,学生只是看客。如何改变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批改方式?研发团队进行了长达13年的实践,找到了解决路径——“评议修”法。

    评议修是指“师生共评价、集体共商议、修改成佳文”。一篇文章成形后,教师改变以往的评语风格,把评语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思想沟通的纽带,“以评促心,以议交心,平等、平和的心灵对话,师生都很享受这一过程”。

    语文教研组教师采用“专题写作—师生同改—升格作文—小组互改—二次升格—教师再评—三次升格—学生成果展示”的大循环批改模式。在此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升华。“让每一个学生在阅读写作上都能跳起来摘自己想要的那个桃子,不经意间便收获了满园春色。”赣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卢超这样评价。

    13年的潜心研究,使学生的写作素养得以显著提升。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省级赛事中获奖30余项,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40余篇教学论文,成果先后在江西、湖南、重庆、四川等省市50余所中学推广,效果斐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