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过“洞洞墙”的99封信
幼小衔接需要从儿童的长远发展出发,不能仅仅将眼光放在大班与一年级的衔接上。幼小衔接应该把儿童放在教育的中心,充分考虑他们成长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儿童成长能量的获得不仅需要成人来传递,还要依靠儿童与生活、与自然、与他人的频频互动。
浙江省级机关滨江幼儿园与滨江实验小学幼小联盟结对以来,特别关注大班幼儿与一年级小学生的互动交流,不仅进行了“班与班”的结对,还进行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好朋友”结对。在结对仪式上,幼儿园的孩子与一年级哥哥姐姐第一次见面,相互赠送纪念品、交换通讯卡,种下友谊的种子。
“99封信”的故事缘起。疫情背景下,有些隔离在家的孩子,只能通过线上进行结对,在屏幕上与哥哥姐姐见面。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障碍,结对的好朋友很少有机会进行面对面沟通。怎么办呢?孩子想到给哥哥姐姐“写一封信”。于是,99封信的故事开始了——特别是被隔离的大三班,他们在教室里制作了一个信箱,给哥哥姐姐写了许多许多信。
——小学有玩的时间吗?万一迟到了怎么办?一节课有多少时间?
——小学要上什么课?作业多不多,考试难吗?没有考到100分怎么办?
——上课能不能上厕所?真到憋不住的时候,可以走出教室上厕所吗?
——我喜欢画画,姐姐喜欢画画吗?希望我们可以一起画画。
——我们可以一起出去野炊、搭帐篷吗?
……
从信中可以看到,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他们有许多关于小学的疑惑和问题;他们对未来生活也充满期待,希望与哥哥姐姐进一步交流、交往。
让信飞过“洞洞墙”的探索。信已经写好了,可是怎么把信寄到一墙之隔的小学呢?面对这堵“洞洞墙”,孩子脑洞大开:用无人机装载着信飞过去;用竹蜻蜓绑着信飞过去;把信绑在重物上扔过去;折一架纸飞机飞过去;用长长的水管传过去……然而,这些办法是否可行呢?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反复尝试,不断验证并调整这些寄信的办法。
他们尝试用水管穿越“洞洞墙”到达墙那边的小学,结果遇到了重重叠叠的灌木丛阻挡,于是他们尝试寻找“合适”的洞洞,一个又一个,每找到一个就开心得不得了,赶紧贴上一个标记。
他们尝试用纸飞机送信,折了一架架纸飞机,探索怎么让纸飞机飞过“洞洞墙”——纸飞机是平头还是尖尖头,纸张是轻一点还是重一点?
他们尝试把信绑在石头上,但是又顾虑“万一砸到哥哥姐姐怎么办”,于是用软布把信和石头包起来,还绑上了一根绳子。
在探索如何写信、寄信的过程中,学习自然而然发生了。一次次的讨论、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改良,通过“提出问题—观察探索—思考猜测—调查验证—收集信息—得出结论”的探索过程,孩子找到了传递信件的好办法,发展了科学思维和探索能力。
飞过“洞洞墙”的寄信大行动。与哥哥姐姐约定的时间总算来临了,这一天春雨淅淅沥沥,孩子穿着雨衣来到“洞洞墙”旁边,等待着与哥哥姐姐的约会。他们担心信件会被弄湿,拿来了塑料袋仔细把每一封信都包裹好。
有的孩子用水管穿过“洞洞墙”,把信传了过去;有的孩子把信放在塑料袋里,还加上一块小石头增加重量,投信时大声喊道:“哥哥姐姐,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要把信扔过去了!”
担心自己写的信哥哥姐姐看不懂,许多孩子着急地询问着。“洞洞墙”那边的一年级学生拆开信,努力解读弟弟妹妹的“火星文”,迫不及待地解答着:“小学有语文课、数学课、体育课等,我们还可以踢足球呢”“课堂上真想上厕所,可以举手告诉老师”“每天8:00之前要到学校,每节课35分钟”……
“洞洞墙”的这头、那头传递着幼小衔接的温度。通过与哥哥姐姐的交流,孩子对小学的生活和学习有了更多了解和期待,知道小学生需要养成许多习惯,比如整理自己的小书包、学会看课程表等。一墙之隔的互动交流,增进了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也锻炼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99封信,述说着疫情下幼小衔接的故事。每个孩子都期盼着疫情早点过去,尽早在生活中与哥哥姐姐面对面的交往互动。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级机关滨江幼儿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