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解读系列③语文新课标新在哪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4.倡导跨媒介学习。高中语文新课标把“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作为18个学习任务群之一,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尽管没有单独类似的任务群,但其精神意蕴都包含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任务群中。在“教学建议”中又专条提出“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落实新课标精神,要切实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引导师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变革学习方式,学习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培育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实践中,逐步认识、掌握语言与信息技术融合形成的新工具,为语文学习打开更广阔的天地。

    新在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为学业评价提供依据

    作为一个课程形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语文新课标对评价十分重视,专列“学业质量”作为课标六部分内容之一。在“课程实施”中,又有一节阐述“评价建议”。在学习、落实过程中,要注意从以下方面把握。

    1.完整理解学业质量内涵。在新课标的描述中,学业质量有个四、三、四的结构,四个核心素养是质量标准的主要维度;三种语言运用情境是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划分的,体现“可看见”的特点;四个学段相互衔接,描述出素养升阶的整体过程。这样一个结构要完整把握。从体量上说,四个学段学业质量标准的描述都分五个自然段,一二自然段指向日常生活,三四自然段指向文学体验,第五自然段指向跨学科学习。具体内涵则是随学段升高而扩展和提升。

    2.把握语文学业质量的表现性特征。如果说核心素养是一种“冰山现象”,可看见的部分则是能力维度表现的。相关联的学业质量更具有表现性特征,在落实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时要充分把握这一特征。基于情境,表现总是在情境中;重在过程,语文学习过程的展开正是素养表现在推动,在一定意义上,过程即表现;关注整体,空间维度上核心素养的表现是多维整合的,时间维度上核心素养是在螺旋式上升,即使回旋到同一个地方,那个地方也是熟悉的陌生地,是在整体循环中跃迁升阶的,同样的表现也往往包含了语文素养全部内容的充实和扩展,是一种总体性提升。

    3.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对教学的促进功能。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要从知识导向向任务导向转型。考试命题情境化,任务性题型应当占更大比重。任务群的学习则应从全部学习过程考查,全方位给予评价,多以复杂情境的任务引导学生运用素养要素,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要创新评价方式,为素养发展提供支持。一方面力求把内在的东西用外部可测量、可评价的方式描述出来,另一方面在过程性、表现性评价时,又要多用行为动词,用表示程度的词语描述。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中数据和证据的积累,促进基于数据和证据的教与学的改进。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