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之节
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表示时间,以北斗斗柄上第七颗星“瑶光”的逐月推移而测定月次。由于夏历建寅,以孟春月为岁首,等到“瑶光”运行到仲夏,恰好对应地支中的“午”,因此仲夏五月又被称为“午月”。在中国古代,表明节气的节日,如立春、夏至、秋分和立冬较为固定;有些节日是以时序为期的,如上巳节是三月第一个巳日,端午便是午月第一个午日,这些节日的具体时间并不固定。由于“午”与“五”同音,所以后来人们把端午节确定在农历五月五日,完成了以天干地支纪时向以数字纪时的转换。明人谢肇淛在《五杂组》一书中就曾说:“古人‘午’‘五’二字相通用。端,始也,端午犹言初五耳。”
作为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具体起源时间已不可考,而典籍中关于端午的最早记载可能始于东汉时期。
端午节习俗很多,游戏方面有斗草、射柳、龙舟竞渡等;饮食方面有吃粽子、吃咸鸭蛋、饮雄黄酒等,在我的老家湖北咸宁,还要吃新麦做的包子尝新;在辟邪方面,主要有插香艾、挂菖蒲、浴兰汤、佩荷包、系五色线、作艾虎等。可见,在端午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上,人们的活动和饮食被赋予了特殊意义。在人们思想观念中能避邪的芳香植物,更是成为端午节最有象征性的符号,因此端午节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芳香的节日。
撇开游戏与饮食不论,单说端午与香草的关系就很复杂。关于插香艾、挂菖蒲,《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一言以蔽之曰“蒲艾簪门”。在我老家,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门边插上艾草,再把菖蒲悬挂在艾草上,艾草和菖蒲就成了端午的标配。“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斩千妖”,这副对联虽然浅俗,但有力凸显了艾草和菖蒲的功能,也折射了人们内心的期待。当然,艾草和菖蒲也可以适当变形,南朝梁代宗懔在《荆楚岁时记》“端午节”条中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南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引《岁时杂记》说:“端午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又言,“端午刻蒲剑为小人子,或葫芦形”。这样的变形处理,一方面是取门神和老虎的威严,另一方面也显得更加精致了。为什么是艾草和菖蒲而不是其他植物呢?除了艾草和菖蒲外形如旗似剑的特点外,古人还认为艾草和菖蒲有一股浓郁的清香,可以驱虫、去秽、辟邪。
端午日也有浴兰汤的习俗。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谓的兰是指菊科植物佩兰,有香气,可以煎水沐浴。屈原《九歌·云中君》中就有“浴兰汤兮沐芳”之句,不过诗中所谓的“浴兰汤”并不见得发生在端午节。端午节浴兰汤,最晚在西汉时期就有了,《大戴礼记》中就有“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的记载。因为端午有浴兰汤的习俗,所以端午节又被称为“浴兰节”,李商隐诗“重午云阴日正长,佳辰早至浴兰汤”,亦可以作为端午浴兰汤的佐证。端午之所以要浴兰汤,是因为人们相信可以禳灾祛病。假如兰汤不可得,又该怎么办呢?《五杂俎》中说:“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不过,也有煎艾草和菖蒲洗浴的,其功能与浴兰汤相仿佛。
端午节还有采草药的习俗。《岁时广记》中说:“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明人张岱在《夜航船》“制百药”条中说:“午日午时,头柄正掩五鬼,于此时制百药,无不灵验。”相比较而言,张岱指出端午制药有具体的时辰限制,这样效果更为灵验。把制成的药装进荷包佩戴在身上,可以驱虫祛病。至于荷包的形制,多做成日月、星辰、鸟兽、花朵之状,这样精致的荷包可谓端午节特有的工艺品。
由此可见,端午节与香草关系密切。何以故?端午节作为阴阳相争的特殊节点,容易滋生疾病,在医学不发达的传统社会,驱虫、祛毒、辟邪、防疫不得不借助于香草,所以端午节与香草结下了不解之缘,端午节也成了一个芳香的节日。
(作者单位系贵州财经大学文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