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从鉴赏走向创新
中国画构建了水墨相生互融、千变万化的意境空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核与审美情趣。中国画鉴赏实践课程是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何更好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把握其中的标准和尺度,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深入研究探索。
真正的艺术创造并不是照搬参照物象,也不是通过一套成熟的技法就可以完成——过分依赖以往习惯经验的人,笔下的画面会失去艺术的张力和释放天性的趣味。根据学生的身心认知和能力特点,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清澜山学校开设了中国画鉴赏实践课程,通过临摹、写生、创作等诸多形式将艺术史理论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在艺术品鉴赏中融入创作趣事,让学生了解美术史发展脉络;以笔墨游戏为引导,让学生充分感受笔墨变化的审美趣味;在轻松自由的创造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画面分析和处理能力,尝试中国画材料的创新研究。
赏析美。教师借助网络平台搜集资源素材——图像、影音、文献史料等,拓展艺术边界,丰富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将前人的成功经验转化为自身的创作灵感。
新时代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并非仅靠娴熟的笔墨技法就能传达,还需要创作者潜心深造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才能创作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特笔墨语言的作品。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公共艺术空间,通过云端解读观展、馆校携手合作、学术专家讲座等主题活动,让艺术品“活”起来,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同时,课程应该坚持“走出去”,让学生的创作灵感随时随地发生,帮助学生从博物馆、美术馆的综合艺术展览中汲取养分,提升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创造美。美术学习兴趣的养成建立在深入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加强美育与其他学科的合作联系,打破学科边界。比如,融入书法、人文、数学、舞蹈、音乐等知识,创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合作为形式的PBL项目式学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合出品”,综合打造“宋人花鸟”“永乐宫”等系列课程。
此外,将非遗技艺融入中国画课程也是一种新的美育探索。在“守望敦煌”课程中,学习目标之一是“敦煌壁画的研究性复原临摹”,学生参考敦煌上首菩萨、千手千眼观音、十一面观音、供养菩萨等图例,运用亚麻、棉布、丝绸、东巴纸、砂纸、牛皮纸,泡沫板、水泥砖等多种环保材料,综合研究画面的表现力。学生发现,使用不同的材料,作品也会呈现不同的肌理效果;进而结合实际笔墨经验进行借鉴与创作,感受水墨艺术作品的审美趣味。“守望敦煌”课程会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综合活动,完成项目计划书、艺术装裱、策展布展、艺术衍生品设计等多个跨学科学习模块。
评价美。课程评价主要包括4个部分:一是过程性评价,不仅要通过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非仅仅给予定论式的概括评价;二是表现性评价,聚焦学生身心发展,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探究学习;三是创新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思想、新认识、新态度等,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引导激励学生参与综合性、创新性体验活动;四是学生自我评价,引导学生从单纯学习技法的主观意识中脱离出来,逐步走向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自我成长。
中国画鉴赏实践课程注重学生内心情感的表达,以精神追求为美育核心。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感知中国画的艺术价值、重新进行艺术表现与再现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审美认知和判断力,对于传承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清澜山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