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融创课堂教学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与会专家倡导——带着“融创”思想建设高质量课堂
本报讯(记者 褚清源) 5月30日,由《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四川教育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全国融创课堂教学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相聚云端,共话前沿教学改革,共享融创课堂成果。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刊》编委会副主任马宪平代表主办方在致辞中说,“融创课堂是从理念走向实践的一次积极的探索教学。它既是一场教学方式的变革,又是一场学习方式的变革,既为实现素养导向的教学进行了一种创造性的尝试,也为课堂变革树起了一面前进的旗帜”。
“融创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主持人王建强作了题为《融创课堂,重构关系的教学转型》的主题报告。报告从“走向融创,一道时代的命题”“求解融创,一个全新的领域”“探寻融创,一项创新的行动”“精彩融创,一种良好的生态”四个维度对融创课堂的发展脉络、推进路径、研究成果等进行了解读,并倡导一线教师带着“融创”思想,坚定而自信地行走高质量课堂建设之路。
会上,重庆市巴蜀小学、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四川省成都市天府第四中学的教师分别展示了融创课堂示范课。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于泽元在课后点评时说:“这四节课是各个学科对‘融会贯通,创生未来’融创理念的大胆尝试,更是对‘有为而融,自然而创’融创原则的创新实践,逻辑清晰,结构缜密,将跨学科知识融合得十分巧妙,让学生在深度学习的同时提升了学科核心素养。”
据悉,融创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中“内外关系不紧、上下通道不畅、左右关系不和、前后联系不通”的关系障碍,紧扣“统整、创新”的新课程要求、顺应“跨界、融合”的改革方向、破解“五育融合”的时代难题而提出的,力图通过“融”这一手段,指向“创”这一目标,实现从“融”到“创”不断螺旋向上发展,着力打破学科壁垒、畅通学段界限、链接技术通道、注入生活活水,意在以课堂关系的修复、重构与联结,带动课堂的融合与创生,以教师的融创带动学生的高阶发展,进而实现学科素养与学科生命力的完整生长。
“融创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构建起融创课堂的“三模型”“1+N模式”的教学范型,形成了融创课堂“四支点、五点位、六举措、四策略”的实施路径,制定了“一标准”“两量表”的评价体系,总结出融创课堂省域推进的“五机制”。近年来,课题组还先后出版了《融创课堂,创生教学新境界》《邂逅融创,共享融创课堂的实践智慧》《融创设计,绘就课堂教学新蓝图》等专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