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让理论活在课堂里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在第六届“未来教育家成长论坛”上指出,人民教育家于漪曾经说,“课堂是活的教育理论”。理论不在课标、不在书本、不在论文,而在一堂堂鲜活的课堂里,它是真正能体现理论价值的地方。要把看上去美好、说起来动听的理念转化到实践中去,课堂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交汇地,是理论与实践的转化场,是理论与实践交融共生的土壤,更是教育家成长的家园,这也就是“课堂是活的教育理论”的意义所在。上课是一种实践,是教育实践最基本、最日常的方式,上课是一种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方式方法。所有的学习、所有的教学,最终都要回到上课上来,要时刻询问自己:我更新了吗?我成长了吗?我通过课堂滋养自身了吗?课堂是滋养教师生命的地方,课堂是滋养教育家成长的土壤。

    课堂低效的四个因素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李松林在《教育科学研究》撰文,不少教师心中一直难以摆脱四个情结:“一把抓情结”“知识点情结”“短平快情结”和“顾眼前情结”。这四个情结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不聚焦”“欠整合”“不精准”“缺深度”的课堂。其中,“不聚焦”的课堂难以引导学生在核心知识的学习和核心素养的发展上取得充分突破;“欠整合”的课堂难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产生“1+1>2”的整体效应;“不精准”的课堂致使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四者之间缺乏内在的一致性,进而降低其有效性;“缺深度”的课堂难以让学生达成深度理解和实践创新,进而很难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反观现实,很多劣质或低质课堂就导源于课堂的“不聚焦”“欠整合”“不精准”“缺深度”。学生的课业负担之所以很难减轻,劣质、低质的课堂难脱干系。

    课堂上的倾听训练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如密在《新课程评论》撰文,举凡教学,一定需要倾听。无论是“口耳相传”的原始教学,还是“视听结合”的现代教学,概莫能外。教学与倾听的关联越来越密切。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倾听训练呢?一是通过不断提醒强化学生的倾听意识。教师每天上课前可以提醒学生,也可以让同学之间互相提醒。二是通过反复的倾听练习,养成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如怎样集中倾听注意相关对象和内容,快速排除倾听的环境干扰,将倾听与观察思考紧密结合,如何回应倾听之后的言说,发现老师和同学倾听中的问题,相互评议倾听的优缺点,不随便抢话、插话,不嘲笑别人的表达失误,与对话者默契合作等。三是通过必要的激励促进学生倾听品质的提升。因为对学生来说,“一件事情哪怕再简单,只要学生做好了,就会给他们带来无法估量的快乐、满足和教育价值”。所以,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倾听行为方面的良好表现及些微进步,切实提升学生学习倾听的品质。

    (伊哲 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