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幼教首先需要强幼师——基于江西省幼儿教师队伍的调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为深入了解幼儿教师队伍状况,准确认清当前幼儿教师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高质量推进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江西教育评估院于2021年7—12月对江西省幼儿教师队伍开展了一项较大规模的调查,共对11个设区市的16个样本县(市、区)8309名教师、449名园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借此反映江西省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情况。

    调研数据显示,当前江西省幼儿教师队伍总体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基本满足需要与队伍不稳问题并存。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群众对享受优质学前教育的热切期盼,江西省各地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招聘力度,幼儿教师绝对数持续增长,但是少数地方仍存在总量不足问题。

    专业素养提升与资质结构不优并存。学历是教师所达到的受教育程度,一般都以教师学历作为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全省幼儿教师学历相对偏低,同时有超过40%的教师来自非师范专业或师范类非学前教育专业。

    培训机会增多与形式内容滞后并存。近年来,幼儿教师培训工作改革力度加大,优化课程结构,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对教师素养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成果实践转化难等问题。比如,相关幼师培训单位缺乏对幼儿教师需求和培训规律的深入研究,培训的组织形式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大班上课”“一讲到底”的状况,培训内容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

    社会地位提高与政策制约因素并存。各地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成效显著,但总体上看地位待遇仍存在“三难”问题:入编难、职称晋升难、待遇提高难。尤其是当前一些民办园改为普惠园后,收费标准降低,幼儿园通过降低人员成本来维持基本运转。

    期盼提高素养与缺乏专业引领并存。幼儿教师对于专业成长有较为积极的内在需求,大多数幼儿教师将职业规划定位于“不断追求自身专业发展,努力成为名师”。不过,日常工作量偏大、缺乏引路人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专业成长:一是“非教学事务”多、工作压力大,二是专业引领偏弱。虽然大部分教师所在幼儿园接受过教研员的指导,但次数和效果仍然不够;虽然责任督学的配备覆盖了大部分幼儿园,但对督学作用的发挥22.9%的园长表示“不满意”。

    园长资质较优与整体素质偏弱并存。较之幼儿教师,园长资质相对较优。园长年龄结构较为合理,66.4%的园长在36岁以上,有10多年的工作经历,保教管理经验相对丰富;学历结构上,大专和本科学历占86.9%,明显优于一般教师。但仍有几项指标有待提升,比如12.7%的园长学历较低,19.2%的园长所学专业为非师范类专业。

    学前教育要取得长足发展,关键在幼儿教师质量,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提出提升幼儿教师质量的6点建议。

    强化教育,保证方向,提高幼儿教师思想道德水平。要“引导幼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幼儿教师自身必须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领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二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将师德作为职前培养、职业准入、职后培训、教师管理和职务晋升等的核心评价内容。三是加强人文精神熏陶。改变重技艺轻人文的“艺”“文”失衡倾向,引导教师自觉升华精神境界。

    尊重专业,严格准入,焕发幼儿教师的职业荣光。一是尊重专业地位。明确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并建构相应的专业权益保障制度。二是提高专业要求。幼儿教师既要具备弹唱跳画“技能技巧”,也要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素养,克服片面的“技能崇拜”导向。三是严格职业准入。把好学历关,扩大专科生供给,吸引本科毕业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有计划地扩大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规模;把好资格证关,对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应有“打补丁”措施,通过补偿教育全面提升其学前教育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落实责任,加大投入,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保障。通过建立“同待遇,同考核,同培训,同晋升,同评先”机制,关注幼儿教师作为社会人的基本需求。一是盘活编制。建议出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探索非在编幼儿教师人事管理的新模式。二是提高待遇,加强对民办园教师薪酬待遇的合理化引导,综合利用政策工具,切实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基本需求。三是职称评审适当向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倾斜。

    多方参与,丰富形式,优化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加快建立培养院校、培训机构、教研单位、幼儿园多方联动培养培训幼儿教师的机制,一是加强职前培养。引导师范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高素质双师型幼儿教师队伍,夯实实习实训环节。二是优化职后培训。加强对幼儿教师成长规律和教师培训规律的研究,出台幼儿教师培训的课程指导标准;优化培训形式,实施分层分类培训。三是配强幼教教研队伍。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为各级教研部门配齐配强幼教教研员,确保其“专职化”“专业性”。四是结对帮扶联动。提高公办园的社会责任感,利用“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带动薄弱园管理人员和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

    加强督导,宣传典型,构建正向激励的幼教生态。一是加强教育督导。实现责任督学全覆盖;加强督学培训,提高督学队伍的政策水平和督导能力。二是加强舆论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定期选树学前教育领域优秀教师和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做法,展示当代优秀幼儿教师风采,推广各地典型经验做法,宣传积极正面的幼儿教师形象,提高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工作的认可度。

    园本管理,内生动力,形成自我驱动的工作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园长队伍,加强幼儿园内部管理,激发广大幼儿教师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强化民主管理。引导幼儿园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激发幼儿教师主人翁意识,有效规避“家长制”管理作风,促进科学化、民主化的幼儿园管理机制的形成。二是强化精神福利。重视幼儿教师的精神健康权益,使教师心情舒畅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三是强化科研引导。鼓励高校教师与一线幼儿教师合作开展研究,推动教研员深入幼儿园一线指导,帮助幼儿教师提高科研能力。

    (作者系南昌师范学院江西教育评估院院长、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