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新力量探寻幼小科学衔接新举措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为全面做好入学准备与入学适应教育,确保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生活的过渡,湖南省新晃县探索幼小衔接“4+4+N”模式,即4所试点园、4所试点校先行先试,进而再辐射到全县其他幼儿园和小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尝试,新晃县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创造条件,为幼小衔接做好顶层设计

    强化组织保障。县教育局成立幼小科学衔接工作领导小组,把4所试点园、4所试点校作为第一批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实施小组,各校(园)长任实施小组组长,负责园校对接项目,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落实课程任务。县教育局认真剖析《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全面梳理两个文件的异同及相关要求,帮助教师树立科学衔接理念,将文件要求转变成具体行动。在推进过程中,4所试点园(校)共同建设“入学准备与适应”课程,实现幼儿园与小学的教材内容和结构形式、教学方法和模式、学习环境和要求“三到位”,并落实课程“五化”目标,即课程目标要小步化、课程内容要生活化、课程组织要儿童化、课程实施要活动化、课程评价要多元化,以此推进课程深度衔接,减缓幼小衔接坡度。

    改革机制,让幼小衔接少走弯路

    制度先行。为保证幼小衔接工作有效落实,新晃县充分利用学前教育工作室和小学名师工作室制订了《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实施方案》《幼小科学衔接实施细则》《幼小科学衔接试点项目评估方案》,为幼小衔接推进做好制度保障。同时,实施“三挂钩”制度,即幼小衔接实施效果与实施项目小组成员挂钩、幼小衔接实施过程与班级日常考核挂钩、幼小衔接实施保障与单位绩效考核挂钩,层层落实,奖优罚劣。

    片区联合。城区幼儿园与小学共建片区形成共研共管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全县片区幼小衔接联动机制,形成自上而下重视幼小衔接工作的局面。新晃县将这一模式通过试点园(校)联合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区域内幼小双向科学衔接实践研究》加以推进,借助课题研究提高幼小衔接的深度和广度,改善幼小衔接工作被动开展的局面。

    家园同步。家长的观念意识、担心焦虑会影响幼儿对幼小衔接的接受度。幼儿园除了做好优质的入学准备教育外,还有义务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尽力构建以园所为主的幼小衔接环境。为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衔接意识,新晃县开展了幼小衔接家庭教育访谈、家长来园助教、家长沙龙等活动,通过座谈、分享等方式化解家长焦虑,帮助家长解决幼小衔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状况。

    园校共研。新晃县召开了“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推进会,让大班幼儿走进小学体验课堂、大课间,让师生直观了解不同学段的授课形式和孩子的学习特点,为孩子顺利实现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过渡打下基础。同时,围绕如何调整适应双向衔接的教育内容、作息时间、室内外环境召开研讨会,借助真问题、真体验、真解决为园校双向衔接架起交流平台。

    扩大效应,形成幼小衔接“新晃”模式

    巩固试点成效。发挥幼小协同机制落实双向衔接,逐步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一是继续发挥李奕学前教育名园长工作室和杨芳玲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园校参与进来,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二是巩固联合教研共同体。各试点园校成立由一名小学教研组长和一名学前教研组长共同牵头负责的联合教研小组,专门负责区域内幼小衔接教研工作。同时,鼓励幼儿园与小学建立幼小互访制度,每月定期组织教师走进幼儿园、小学开展现场教研活动。三是充分运用督查结果,在幼小衔接过程中需要阶段性地通过互相检测明晰前阶段工作的落实情况、取得的成效以及需要调整的内容,不断反思与优化、改进与提升,注重督查实效。

    扩大影响范围。我们坚持“儿童为本、双向衔接、系统推进、规范管理”的原则,最大化支持儿童全面发展,注重科学实施入学准备与适应教育,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幼小科学衔接教研、教学模式。因地制宜继续探索“4+4+N”模式,从试点方案、试点过程、试点成效、试点反思、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整体同步推进,将《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融入试点研究过程中。目前,区域内幼小衔接由原来的园校单向衔接实现整体双向衔接,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与关注。

    (作者单位分别系湖南省怀化市教育局、新晃县教育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