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观察跑出教育优质均衡“加速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浙江省常山县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进县域整体发展的重要手段,坚持“三个优先”“三个倾斜”。“三个优先”,即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发展;“三个倾斜”,即领导力量向教育倾斜、领导精力向教育倾斜、有限财力向教育倾斜,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当作头等大事、要事来抓实、抓细、抓落地,力争在2023年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对标对表,确立“1330”总目标。截至2019年底,常山县对照教育部印发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认真梳理,县级层面还有多项指标距离评估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城区学校办学资源紧张,存在不同程度的超班额情况;硬件建设尚未到位,有学校音体美教室、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距离指标差距较大等。

    为破解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短板,3年来常山县投入近3.9亿元,先后新建3所农村小学,改扩建10所农村中小学,完成 17所农村学校厕所改造提升。常山教育人清晰地认识到,补齐硬件短板依靠投入即可达到目标,可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是关键。

    2021年,刚上任的常山县教育局局长李岳飞就提出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1330”目标。该目标针对不同学段有不同阐述,如小学段“1”是“一袋”,即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成长档案袋;“3”是学校制定3年发展规划,并由业务科室审核考评;“30”是3.0版评价学校体系,建立多维度导向、全过程发展、多要素集成的立体评价体系。

    “我们要聚焦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紧紧围绕打响‘优学常山’品牌,切实做到全系统上下同吹一把号、共唱一个调,到2023年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李岳飞说。

    比学赶超,大兴“优学常山”新风尚。今年2月,常山县教育局举行“比学赶超三实干”谋划比拼会,活动紧紧围绕“五育”并举怎么抓、队伍建设怎么抓、安全工作怎么抓三大命题展开,全县校长结合学校特点为常山教育发展献计献策。

    “校长队伍是‘优学常山’品牌树立的关键少数。下一步,我们将统领名优师队伍优化、统筹青年骨干教师优培、统率跨区域教育共同体优训等全力助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助力‘优学常山’品牌的打造。”李岳飞信心满满。

    由于正向激励、导向鲜明,常山县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了可喜成绩:启动第一批“两专”后备干部培训计划,14位名优校长与62名后备干部开展师徒结对。常山县阁底中心小学教师凌佳成为衢州市唯一入选2021年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人选。

    提质增速,探索优质均衡新格局。近年来,常山县扎实推进小学一体化发展,即由一所城区小学牵头,加上两所农村相对薄弱小学,实现“1+2”城乡抱团发展。2022年在原“1+2”基础上试行“1+4”集团化办学。

    针对农村初中学校,常山县有4所农村初中办学条件和质量相对薄弱,常山县教育局在其中一所初中——城东中学增挂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名牌。2022年初,常山县全面启动初中集团化办学,其他3所农村初中都进入集团化办学序列,分别成为城里3所规模较大的初中集团校区。

    “推行初中集团化办学是补齐义务教育短板、实现教育优质均衡、打造‘优学常山’的关键举措。”常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方育娟介绍,“集团化办学有利于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出城入乡’,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对内扎实推进初中集团化,对外联手杭州育才教育集团等学校托管育才中学、城关中学等4所初中,通过植入先进理念、引入优质资源,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与此同时,常山县打破绩效常规,优化绩效分配,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的评价方式,整合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和县管校聘改革,把教师职称“锁进档案柜”,树立“凭实绩论英雄”导向,努力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接下来,常山县将进一步巩固前期成果,聚焦教育高质量和优质均衡发展,力争在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中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