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教师的信·陈璞从“顽石”到“宝玉”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关于青年教师成长的认识,存在着一种“幸存者偏差”。因为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事迹:有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就出手不凡,任教学科成绩一举压倒众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排名学校乃至区县第一;有青年教师专业出众、天赋卓绝,第一次参加区县教学评比就拿了第一名……此时,让人不禁以为青年教师成长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实这样的“成功者”千里未必能挑一。

    谁的青春不狼狈?现实中,青年教师最容易遇到的情况是:工作第一年铆足干劲,结果任教班级成绩年级排名倒数;第一次参加教学比赛,结果却是灰溜溜地陪跑……成长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青年教师成长也难有“神话”。“玉不琢,不成器”,只有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增才长智,在愈挫愈勇中坚韧心性,才是一名青年教师走向优秀教师、卓越教师的“常态”。

    我单名一个“璞”字,按字典里的解释,“璞”是含玉的石头或没有雕琢过的玉石。就我工作初期的状态来看,确实不像一块耀人眼目的“宝玉”,而更像是一块“顽石”。当时,在区内音乐教师中我的音乐技能并不出类拔萃,教学思路也不是很流畅清晰,当时我的职业状态困顿如斯。

    如何找到成长方向?正彷徨时,得知学校帮我报名了区音乐教学评比。虽然工作已经五六年,但对怎样上好音乐课特别是评比课,我还处于懵懂的状态。既然报了名,我也不能打“退堂鼓”。于是,回想参加教研活动时了解的公开课的样子,我认真备了一节课。

    当时,这节评比课我上得很“烂”。但课后区音乐教研员倪老师的评价却鼓舞了我,她的话大意是:“这节课的设计并不成熟,需要你多听别人的课来提高基本的音乐学科认知。但你的教学语言很有特点,我感觉你在区内男教师中是最懂言说的。”其实,区里男音乐教师没有几个。但我从区教研员的话中找到了信心:原来我也有自己的优势,在音乐教学上我也有发展的可能。于是,我暗下决心:下一次,要比这一次更好!

    为了上好课,我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再远的路我也想办法参加。记得有一次在上海市回民中学听了两节市级音乐公开课,在回来的公交车上,我脑子里还在“复盘”听课内容,不知为何嘴里冒出一句:“这样的课,以后我也能上。”言毕环顾四周,还有同行的本区教师,心里不免有些尴尬。或许是“操千曲而后晓声”,在不断学习中,我慢慢建立了上课的底层逻辑。

    经过两年的听课学习,当我对上音乐课有了一点感觉时,学校又把一个大难题放在我面前——是否愿意跨学科任教高中语文课?对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音乐系的我而言,这样一个任务有许多理由推托、避让。但我还是决定迎难而上、挑战自我。在其后5年的音乐、语文跨学科教学路上,遇到的困难显而易见,但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我也走出了一条别样的专业成长轨迹。

    回顾自己的专业成长路,可谓几番“山重水复疑无路”,几番“柳暗花明又一村”。生活和工作上,青年教师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许多,但仅就教师主业——上课而言,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会“逆天”,只要有智慧、毅力,一定可以跨越阻碍,跨过去或许就是一片灿烂的“风景”。

    突然想起一件“趣事”。那时,我已担任区兼职音乐教研员,按照统一安排,我一早赶到某学校参加区学科调研活动。调研活动是学期初区里告知学校具体安排的,并不存在“突然袭击”的情况。但到学校后,校领导为难地告诉我,上课的青年音乐教师临时请病假不能来学校了。第二天,我无意中得知这个称病的音乐教师昨天在学校上课一切正常,只是压力大而已。我只能苦笑一声。

    青年教师上公开课确实会有一点压力,但连这些都不敢面对,又谈何成长?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其实,无论上公开课还是参加评比课都需要有接受考验的勇气。如果把它仅仅看作一次任务,那么心中只会有压力与苦恼,如果把它看作一次成长的契机,那么心中更多是成长的喜悦。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

    (作者系上海市音乐特级教师,上海市川沙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