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我国大语言文字工作格局不断健全
语言文字是重要的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安全资源、战略资源,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日前,教育部举行“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成就。
“10年来,全国普通话普及率从70%提高到80.72%,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文盲率下降至2.6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取得历史性进展。”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周为表示。
大力推广普通话,助力脱贫攻坚大局
“驻村三年多,我感受最深的是当地群众通过参与普通话推广摆脱了贫困。”从曾经落后的山村,到如今新居林立的幸福乡村,广西忻城县红渡镇六纳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吴桂彬认为六纳村的变化离不开普通话推广工作。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多文字的国家,其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居于主体地位,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事业。周为介绍,这十年国家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逾千万人次,实现“三区三州”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全覆盖。“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中央财政专项支持986支团队1.1万余名大学生,辐射带动了数十万高校大学生深入中西部推普一线,帮助当地百姓脱贫。目前,民族地区幼儿园已经基本实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保育教育活动,为实现2025年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85%的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以广西为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刘友谊在会上介绍,截至2020年底,全区83.03%的脱贫人口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基本消除青壮年农民致富道路上的语言障碍。
对此,吴桂彬深有体会。六纳村处于大石山区,村民日常交流语言主要为壮语,地理位置和语言习惯导致当地群众与外界交流存在较大的语言障碍,影响了他们外出务工增加收入。2018年开始,六纳村所在的忻城县率先启动实施“推普脱贫”工作,每年开展推普公益课堂、农民普通话夜校班、“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六纳村共有2168人,三年多来通过普通话推广惠及当地群众1600多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539人次,这几年通过培训的群众很多都走出了大山,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实现了脱贫致富。”吴桂彬说。
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更坚定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久远、唯一使用至今的古典文字,即便从殷商甲骨文算起,3000多年来汉字也没有中断使用。自2020年11月“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启动实施以来,16家高校和文博单位组织42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首部论文精选《传承中华基因: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年来甲骨学论文精选及提要》,以及首次注明甲骨重量的《吉林大学藏甲骨集》等成果。
此外,相关部门还实施了“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建设近2万分钟的“中华经典资源库”;实施“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共完成1700多个点的田野调查;实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整理译写1000余条反映国家和中华民族话语体系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思想文化术语……充分发挥了语言文字的基础性作用。
“每一个来源古老的汉字本身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教授在会上介绍,10年来产出了一大批基于专业研究、可以永续留存、正在走向世界的语言文化成果。
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10年来,语言文字战线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介绍,截至2021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旅游组织等10个联合国下属专门机构将中文作为官方语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76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正在学习中文的外国人人数超25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的外国人人数近2亿。中俄、中法、中德以及中国与东盟等双边和多边语言文字国际交流合作,签署国家语委首个双边合作协议,填补高层次语言文化交流的空白,扩大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国际朋友圈”。
建设规范标准,大语言文字工作格局不断健全
语言文字事业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全民性事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周为表示,教育部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17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已有33万多所大中小学校达到建设标准。
这十年,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更加规范,育人环境更加优化,教师教学能力、学生语文素养显著提升,语言文字工作在铸魂育人中的作用愈加凸显。
北京语言大学近年来立足语言文字核心事业打造学校的竞争优势,校长刘利介绍,学校率先设置语言资源学等8个语言类二级学科,开办东京分校和曼谷分校,建设了20所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建立了40个海外国际中文教育对口支持基地(中心)。10年来,为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0多万通晓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留学生。
在祖国西南的广西,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刘友谊介绍,全区有近80%的学校完成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任务,建成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和民族文化特色学校329所,培养骨干教师2万余名。
这十年,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发展和资源建设不断完善,一系列满足信息时代人民群众语言生活需求的智能语言产品走进大众,比如35款历代书法名家字体的“中华精品字库”,转换准确率达99%的“汉字简繁文体智能转换系统”,涵盖古今各个时期8万多个汉字的形、音、义、用、码信息的“汉字全息资源系统”,收录各类语言资源近千项的“国家语委语言资源网”等。
这十年,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覆盖领域不断拓展。《通用规范汉字表》第一次在通用层面明确了“规范汉字”的范围;《信息与文献——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国际标准进一步提升了汉语拼音的国际影响和作用;《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国家通用盲文方案》让听力和视力残疾人有了自己的“普通话”“规范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满足了听力残疾人手语使用者在奏唱国歌场合规范、统一、严肃地使用手语表达国歌的愿望。
周为表示,这十年,加快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国家推广通用语言文字的成功典范,大语言文字工作格局不断健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