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谈教学·吴恢銮⑤学会审辩:让思维向高阶漫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7-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审辩思维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核心素养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就把审辩思维与文化理解和传承、创新、沟通、合作并列为五大核心素养。

    什么是审辩思维?审辩思维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反诘法”。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疑难愈多进步愈大,所以他在教育中采用对话、思辨的方式,一步步启发学生的思想,引导出智慧。《中庸》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该教育思想包含审辩思维的五重学习水平层次——层次1:博学,指学习要广泛涉猎;层次2:审问,要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层次3: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层次4: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层次5: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目前,学术界对审辩思维尚无统一的定义,一般是指个体对某种现象、结论、主张的真实性、准确性、适用性等方面作出的审慎判断。它具有批判性、公正性、合理性、反思性、建设性和决策性六个特征。可见,审辩思维不是简单地对其命题进行驳斥,也不是一味地对其进行否定,而是一种思维的全面审视,是一种继承与发展,是一种理念的整合与重构。

    那么,小学数学教学是否适合发展学生的审辩思维呢?我认为是合适的,理由在于小学生在思维的启蒙阶段,保持好奇、爱追问、好探索是他们的天性。他们的数学思维发展刚刚起步,具有巨大的可塑性。如果早期教师就能给学生种下审辩思维的种子,就可以初步感受审辩思维的模样,奠定其基础。反之,如果学生的审辩思维没有得到相应启蒙,一旦就这么成长起来,原有的已经固化的思维方式和模型想再修正与升级就会十分困难。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呢?教师可以从学会“质疑提问”“推理论证”“表达观点”三方面入手。

    学会“质疑提问”,是审辩思维的逻辑起点。例如学习“百分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三方面提出问题:什么是百分数?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用?我们把“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称为“常规三问”。又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教师可以培养学生“高阶三问”:用撕拼的方法推理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是否严谨?这一方法适合应用到其他多边形内角和推导吗?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一结论会不会有特殊情况存在?掌握这“六问工具”就可以帮助到那些不善于提问的学生。

    学会“推理论证”,是审辩思维的关键能力。首先,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概念、公式推导,让学生逐步学会两种推理:从特殊到一般的合情推理,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长方形”这节课,教师让学生从形状和大小不同的长方形中发现长方形边与角的特征,学生概括归纳出:长方形有四个直角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个特征,教师出示三个判断型命题:有四个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有四个直角且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学生经过画图和思辨,发现第二句话是错误的,因为画出了“平行四边形”,而第三句话有多余属性,在此基础上得出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不是长方形的“关键特征”,“四个直角”才是“关键特征”。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用“推理论证”的方式深度理解哪些是本质属性,哪些是“关键特征”,怎么下定义才是严谨的。其次,学生学会推理论证的目的是实现对已有结论、方法真理性的再检验和再确认,然后提出建设性的新观点或新方案,如果原观点完全正确,就提炼出方法、结论,并迁移到新情境中应用;如果完全错误,则需要从思维的源头与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出错的原因,并进行修正;如果局部正确,需要寻找不够全面准确的原因,并对原有的思维过程进行调整和完善,以弥补原有的漏洞,得到更全面、准确的思维结果。溯源求本,提炼概括,实现对知识与方法的“举三归一”和“举一反三”,使思维走向高阶和创新。

    学会“表达观点”,是审辩思维的外显技能。在一些英国小学里,为了鼓励学生思辨,教师会把一些基本的思考模式制作成引导句海报贴在教室的墙上,比如:我同意,因为……我推断,因为……我预测,因为……我质疑,因为……我认为,因为……我的理论是,因为……让学生随时可以看到、想到,这样也就一点点把好的审辩思维习惯培养起来了。我们也可以结合一些简单又实际的审辩性思维练习,来提升学生表达观点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提供这样的练习:两条街上各有一个超市,同一种面包在这两家超市的价格差5元,请问你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才会决定去哪个超市买面包?教师让学生在与同伴交流中思维逐渐清晰起来,而要作出合理的决策,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比如距离、时间、面包保质期、店里其他商品的价格、每家店的声誉、自己的个人偏好等,然后再作出有多元证据支撑的判断与决策。

    总之,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多问为什么,多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说话要有理有据,对待现实情境中的问题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这就是审辩思维能力最基本的表现。

    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路长且艰,我们一起来探索。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数学特级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