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的美术课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8-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美术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艺术桥梁,乡村是美术发芽、开花的理想土壤。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大港中学依山傍水,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创作素材,这是值得庆幸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推行美育依然困难重重。除了一些家长和学生对美术课程不太重视,学校相关课程开设不足、教学设施落后也是重要原因。这种局面使学校美育只能停留在浅表层面上,缺乏有效载体和手段的美术课程往往让人徒呼奈何。那么,乡村学校的美术课又该如何开展呢?

    因地因材施教。古今中外的美术大师,大多在游历名山大川、经历了社会生活之后,才创作出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因此,我常常把学生带到户外,在不同的季节里,或采集植物,或搜寻奇石,或觅得一两块枯木朽根——植物可用来做拼贴画,还可以利用不同植物的色素制成透明颜料,解决日常颜料使用消耗的问题;形状各异的石块稍加改造,就会摇身变成各种各样的人物和动物;树根则是大自然赠送给乡村学生进行雕塑学习的最好礼物。所谓“靠山吃山”,如果乡村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周边环境,美术教学也会取得一些令城市学校羡慕不已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的学习将是被动的,这一点对于乡村学生学习美术而言尤为突出。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兴趣,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创作,并适时给予启发引导。我让学生在沙滩修长城、垒城堡;运用各种农产品及作物秸秆做成形形色色的手工艺品,例如五谷粘贴画、麦秸秆画等;与体育教师合作举行“化装赛跑”,学生在课前利用废旧挂历做成衣服和脸谱的形状,比赛时一边跑一边穿衣化装,看谁能在最短时间里将自己打造得最完美、最独特;利用微机课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自己绘制、导演一部动画片……这些活动不但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合作,而且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和艺术创作的成就感。

    注重个性化培养。人们的生活由过去“吃得饱、穿得暖”,到如今“吃得好、穿得好”,发生了质的飞跃,其中的“好”就是对“美”的需求。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美术学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现美、学习美、创造美。对于大部分没有美术基础的乡村学生来说,想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美术技能是很难的,教师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能总想着“速成”。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基础、感悟能力有所不同,教师不能用同样的标准要求他们,一定要注重个性化培养。

    乡村学校美育所面临的困惑很难在一朝一夕间完全改变,需要广大教育同人不断探索、相互交流,在乡村这块艺术土壤中播撒美育的种子,结出理想的果实。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大港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