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读中敞开心灵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8-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1年9月,文质读书会《教师的使命》核心共读群成立,尝试建立一种新形式的网络共读模式。核心共读群之后,陆续建立了10月共读群、11月共读群、12月共读群……建群的原则是:强调对“共同学习,各自发展”理念的认同;控制成员数量,以保障成员之间更好交流;入群时强调实名和真实单位,建立亲熟感;自发建群,自主分享。另外,在自主分享这个关键环节,招募主持人和互动点评嘉宾,以增强对话感。这些规则的设立,体现了我们对于组织线上教师读书会的一些思考。

    读书会发起人张文质老师以《我们正在微信上建设生机盎然的教师学习群》为题谈了自己对组织教师读书活动的理解:“怎么在这样一个平台,在一个开放的年代,在大家非常忙碌的情形下,把聊天群变成学习社群,对此我这些年一直都在观察,都在思考,也在参与。慢慢地,我形成了这样一种认知:要把读书会做成温暖而有亲熟感的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让新形态的社区学习成为有吸引力的行为艺术,让人与人之间美好的际遇成为极为难忘的一次汇聚。”

    实际上,当下教师群体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以“教书”为业的教师并没有表现出更爱阅读的特点。教师常见的不读书的理由似乎也很确切:太忙导致没时间读,太累导致没精力读。然而,在同样忙和累的情况下,我们也能看见不少能读和善读的教师个体存在。或许,教师的不爱阅读有更为复杂的因素。

    从执业方式来看,教师职业具有极强的“个人性”。在教室里,教师只需要面对学生,很少有机会直面同行的目光进行教学,教师常常独自一人面对教育生涯所经历的一切。而这种个人性造成了职业的封闭性,尤其影响到了教师自身的学习成长。比如,教师可能把专业阅读理解为个人的选择、个人的素养或一种追求,而不是成为一名教师的专业义务,而专业阅读所需要的讨论交流就更不可能了。

    因此,建设教师读书会就成为一种克服个人性和封闭性的必要方式。在读书会中,我们有机会敞开心扉谈论心灵的话题;而在共读中敞开心灵之后,阅读的目的也会得到极大的改变:为了交流探讨而阅读。组织教师读书会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更是一个有关教师文化以及个人生命成长的问题。

    以下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组织教师读书会的理解。

    在理念上,教师要认识到读书是自己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一种专业操守。另外,教师阅读要尽可能走出个人性的阅读,这既是阅读的内在机制决定的,也是教师个体挣脱个人性和封闭性束缚的有力方式。文质读书会有一个特别之处:大多数成员因认同张文质老师生命化教育理念而走到一起,这是读书会成员之间更深更广的联结,有了共同的教育理念,再来组织读书会也更容易。

    在读书会的具体组织上,要落实成员认同的理念和提升对阅读的认知。教师不阅读有现实的因素,但少为人所提及的是教师自身阅读技能不足,教师需要在阅读中学习阅读。读书活动应有标准化的流程,而流程的设置要基于学习的真实过程。《教师的使命》共读活动设置领读人,负责当月整本书的阅读规划,阐释阅读理念,介绍阅读方法,提炼阅读要点和梳理结构层次,使得阅读富有整体性。每次共读招募主持人、分享者、点评嘉宾,充分发挥群成员主动性,确保共读活动的交互性和生成性。置身这样的阅读圈层之中,成员的体验性更丰富,深度阅读的可能性也更大。

    教师阅读要进入改善认知能力的专业层次。成员首先要对文本进行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时,可以先做比较详细的笔记,然后对笔记进行结构化。结构化笔记有利于读者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持久记忆,更有条理进行分享。

    读书会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互动。要进行分享,还要接受他人的“点评”,这就意味着分享者需要更深入阅读文本,更全面思考,更清晰准确表达,这种高强度的用脑方式,也是更有价值的学习方式。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共同阅读相关章节,生成不同理解,经碰撞交流而进一步深化原有理解。这样共读、共享、共学,形成了学习的闭环,有力保障了学习的真实发生。在互动过程中,要以“联结”的心理参与互动,不简单评价优劣对错。联结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联结其他文本,思维空间会越来越开阔。

    认知的提升会带来更大程度阅读姿态的变化,阅读姿态的变化又将推动深度阅读的发生。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