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科学教师写作:科学性是科技作品的生命
●访谈嘉宾
邵锋星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景苑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杭州市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有《科学素养怎样教——一名特级教师的教学笔记》《理想·视角·实践——科学开启学生心智》等。
徐 杰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南小学科学教师,特级教师,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学科专家委员,南京晓庄学院客座教授,科普作家,科学阅读推广人。出版有《点亮孩子的科学心灯》《科学伴我成长》等。
————————————————
从广义上看,科学教师的写作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写作并没有本质不同,都会在取材、技巧等方面遇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似乎也是通用的。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南小学教师徐杰看来,“阅读,阅读,再阅读”是好的科学写作必走的“捷径”。
此外,写好一篇科学作品还需要关注儿童、研究儿童,“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写作能力,还要熟悉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而“这些对一线科学教师来说难度比较大”。
写作难度大,但也有法可循。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景苑小学校长邵锋星认为,科学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科学写作应该更注重知识的情境性与实践性。徐杰建议,教师可以将看似冷冰冰的科学知识依附在故事上……写作的技巧、方法有许多,但技巧之下,或许教师可以秉持一种朴素的观点,通过反思与写作整理自己的思考,提升思想的高度,从而在成长路上走得更从容、坚定。
科普创作有难度也有巨大空间
中国教师报:看两位老师的作品,有写给教师的教学用书,也有写给孩子的科普读物,这两种写作有何不同?
邵锋星:这两种写作很不一样。写给教师的教学用书有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课题研究成果等,目的是指导教师开展真实的行动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科普读物一般以科学知识、科学故事、科学实验为载体,目的是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科普读物把科学知识与阅读、创新熔于一炉,是培育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要渠道。
徐杰:读者对象不同,写作的内容、表现形式也不同。写给教师的教学用书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积累和提取素材基础上完成的作品,所以文章更具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写给孩子的科普读物则需要将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形象地表达出来。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写作能力,还要熟悉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所以写作时要多用打比方、作比较等修辞方法,少用专业术语、抽象概念、复杂图示等呈现写作意图。
中国教师报: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益春认为,将科学技术前沿与小学科学教育有机联结在一起的重要途径是科普读物,目前我国原创科普读物的数量和质量还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而资深的科学家又没有时间和动力创作科普读物。在科普创作方面,科学教师的空间有多大?
邵锋星:在今年的全国科普日期间,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发布了“2021年优秀科普读物推荐书目”,列出了30个国内外优秀科普作品。事实上,当前大部分青少年科普阅读量远远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科学教师、家长对学生科普阅读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科普读物的数量、质量赶不上科技的发展,不能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从这方面看,科学教师的创作空间是巨大的。但是,科普读物的创作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以及宏观和微观的科学视角,这些对一线科学教师来说难度比较大。
徐杰:科学教师有极大的可能性和更广的创作空间。不过,这需要我们注重积累,包括科学事实、科学方法、科学原理等,将看似冷冰冰的科学知识用多种方法呈现在孩子面前。这个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真正看到孩子,当我们“眼中有人、心中有光”的时候,科普创作才会更有温度、有力度、有高度,也更可能被儿童接受和喜爱。
阅读是写作必走的“捷径”
中国教师报:有些科学知识很抽象,如何将艰深的科学知识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写出来?
邵锋星:台湾学者沈君山曾提出科普写作三要诀“信、达、趣”,“信”指科学知识信而有征;“达”指文辞畅达无碍;“趣”指吸引儿童,别出心裁。对于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即使你有生花妙笔,想让儿童读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我个人经验看,科普创作要特别注意选题问题。以生物学中遗传与基因的关系为例,前者可以用常识说明,后者则要依托生化知识才说得清楚。儿童不具备这些背景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薄弱,所以不宜作为儿童科普读物的选题。选题的确定有赖于作者对该领域的了解,了解越深写起来越严谨,也越知道何者可写、何者不可写。
徐杰:孩子喜欢听故事,把知识融于科学故事中是一种实用的创作技巧。《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目前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几个放学回家的孩子一路叹气,遇到一个驼背的老奶奶,老奶奶问他们为什么愁眉苦脸,孩子说今天学的有关乌普兰全省的概况记不住。老奶奶说,我没有上过学,没有什么真正的学问,可是有一个故事告诉我乌普兰省的情况,我一辈子都没有忘记。可见,我们可以把这些有趣的、重要的、新鲜的、可视化的事物事件依附到故事上,这样更便于儿童理解和记忆。我创作的《奇妙的“相遇”》《动物中的“夜行者”》《粉尘也爆炸》就属于这种类型。
中国教师报:近年来,科学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的经历会影响教师个体的阅读吗?阅读对写作影响大吗?
邵锋星:我喜欢这样一句话:教育多在先身教后言传,或者只身教不必言传。如果教师对阅读有所热爱且能与学生一起阅读,必然能让学生自己推开科学的大门。阅读在人的学习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学习知识的基础,也是吸收知识的主要工具和媒介,教师有广泛的阅读做基础,才可能追求创作中的诗与远方。
徐杰:当然,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的经历一定会影响且改变教师自身的阅读,而且这种影响一定是正相关的。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的有益之处,一方面可以在广泛的科学阅读中洞悉学生的需求、喜好,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不同题材的写作技巧。所以“阅读,阅读,再阅读”是好的科学写作必走的“捷径”。
输出难是因为输入少
中国教师报:您最“难产”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是什么?哪些因素阻碍了您的写作,又是怎样解决的?
邵锋星:《科学素养怎样教——一名特级教师的教学笔记》是我去年出版的专著,对科学素养维度的理解是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科学素养维度的划分不仅是制定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及评价指标的需要,还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选择的需要。为此,我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研究,通过与教育专家和一线科学教师充分交流,最终选择了三个维度,并由此明确了全书的框架。
徐杰:事实上每篇文章的创作都“难产”,因为我们进行的不仅是“科学”创作,还是“文学”甚至“艺术”创作,需要作者既有科学素养又有文学和艺术素养。我的办法就是不断学习、尝试,用跨学科视角审视发生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孩子喜欢、公众认可的作品。
中国教师报:两位老师的写作皆生发于课堂,现实中不少教师却难以找到写作起点或写作素材,您认为原因有哪些?
邵锋星:提笔写作,许多一线教师总感觉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输出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输入少,缺少阅读、反思与研究。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进行广泛而有深度的阅读,建立个人对某一主题或领域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形成个人看待问题的视野和思维,并结合日常教学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反思,让写作获得鲜活的资料。此外,还可以每天写一点,这个习惯会让我们养成留心观察、主动思考的习惯,增加个人对教育生活的敏感度。
徐杰:不少教师不读书也不写作,即使读书也是碎片化阅读,这是目前大多数教师的常态。读书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没有输入何谈输出?解决写作的困惑,需要教师与文本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记录下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当然,如果科学教师能够把科学写作当作科学探究的一部分,这样写作的难度会减小很多。
写作是科学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教师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