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9-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秩序与活力

    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在开学典礼上表示,学校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制度要求、规则纪律,甚至还有处罚条例,以此来维护秩序。学校也努力在教育教学和保障方面能够建立起更加有序的状态,力争使一切有章可循。这无可厚非,但是同学们在有序的状态下,也可能会感受到压迫感和“被动”的滋味,有时候甚至会滋生“对抗”的情绪。

    其实,老师在希望你们保持安静的同时,同样希望你们在球场上自由释放,课堂上畅所欲言,面对镜头可以真实表达。

    其实,在同学们偶尔触犯规则时,老师不希望拿着条文去和你对话,相比较你被动地承认错误,更期待你的自省……

    众多的“其实”,不是简单地提醒同学们“在享受秩序的同时,也要维护秩序”。而是希望同学们在群体文化中,个体的认识和行为表现有更多“自发秩序”性质的东西。我们也更期待学校在诸多的规则中,珍视同学们这种“自发秩序”,适当降低人为的、强硬的对秩序的主观规划和设计。这才有可能实现我们追求的“情理交融”,才可能在秩序中保持活力。

    一个人最具魅力的地方就是有活力,一所学校最能体现活力的地方就是创新。

    秩序是基础,活力是目标。在强调个体活力的时候,整体的秩序不能被破坏;在强调整体秩序的时候,个体的活力必须被保护。只有在秩序与活力实现某种平衡的时候,个体与群体才能都获得发展。

    将知识带到“窗外”

    福建省三明学院附属小学校长曾扬明在开学致辞中表示,我们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的知识、做课堂上布置的作业,而是要跳出课堂、跳出学科,将知识带到“窗外”,去思索,去创造。创造不局限于发明,还包括去实践、去体验、去感受、去表现,从而创造出自己兴趣领域的成果。

    眼睛不只是用来看书,还可以观察世界,双手不只是做作业,还可以通过劳动创造成果,空间不止于书房、教室,还可能是校外的田野山庄。

    面向未来,需要我们适应变化并拥抱不确定性,有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有履行社会义务的责任感,这就需要我们在创造中成长,不要等长大了再创造。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寻找创造成长的土壤。首先,通过阅读来增长知识。在阅读中增长常识、引发思考、提出疑问,在阅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其次,要大胆质疑,敢于挑战。特别是针对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结合知识与经验不断探索,通过查阅资料,在前人研究与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个问题未必能够得到解决,但仅仅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也很有意义。

    (崔斌斌 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