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眼中的Ta创新型教师应有的模样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已然发生了改变。新时代的教师正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通过各种现代化的媒介获取信息、丰富思考、促进学习,也让教学形式不断丰富起来——上海市娄山中学化学教师张玉珍正是这样一个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能手。
张玉珍经常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前沿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努力打造高质量的化学课堂。她总能以敏锐的嗅觉和不懈的探索,将信息技术作为撬动课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作为一线教师,张玉珍通过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管理方式不断改革,在“摸索—研究—反思”的循环往复过程中不断成长,她始终将信息技术贯彻在备课、上课、反馈的全过程,以此促进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和方式的成熟与转变。
2020年12月,上海市长宁区举办了主题为“数字化创新实验引领化学活力课堂”的初中化学教研活动,张玉珍上了一节公开教学研讨课。整节课中,她非常注重情境创设,突出化学学科元素,通过学生最熟悉的木炭创设情境,通过考古资料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化学源自生活的道理。她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了解无定形碳以及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观察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模型,感受从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的整个过程。
在“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中,张玉珍让学生探究反应物的量不同与产物不同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证据推理的意识。针对活性炭吸附性的验证,张玉珍设计了3个不同的实验,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化学实验设计的多样性,也可以引领学生创新性设计实验。
张玉珍在信息技术应用尤其是数字化实验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尽可能基于实证、基于实验事实、基于学生的实践和体验,这其实也是化学学科育人的重要导向。张玉珍关注基于实证的理论推理,把抽象的实验现象通过数据变得具象化——当然,她也不会唯数据论,还会慎重考虑数据背后的原因,可见其踏实、严谨的教科研态度。
其实,化学实验的改进需要许多专业知识以外的积累,需要基于生活经验,善于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而张玉珍恰恰是这个有心人,她会把日常生活的所见所思运用到化学教学中。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从张玉珍的身上,我看到了新时代创新型教师应有的模样。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