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9-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是一次最大规模的在线教师培训,2022年7—8月,1300余万教师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暑期教师研修”专题开展暑期学习,收获满满。作为大规模教师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示范,这次研修收获了哪些经验,又将为以后的教师培训打开哪些新思路,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暑期教师研修”背后的设计者和推动者——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侯慧君,教育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党委书记、主任李萍。

    ——————————————————

    为推动教师数字化转型提供有效支撑

    中国教师报:刚刚过去的“暑期教师研修”是面向教师的一个暑期大餐,教师们普遍反映收获不小。您认为这次专题研修效果如何?收获了哪些经验?

    李萍:仅仅半年时间,我们就建成了集技术、资源、大数据管理于一体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并开展“暑期教师研修”专题学习。这次研修不仅使广大教师学习了需要的知识、更新了理念,而且为新时代教师培训工作拉开了智慧研修的序幕,让更多教师成为数字化学习的实践者,对未来教师培训工作必将产生“变革性”影响。在专题的组织实施中,我们按照“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原则,着力加强内涵和机制建设。一是健全资源质量保障机制,形成了上线审查、常态复查、用户建议三项数字资源质量保障机制,确保研修资源优质供给。二是完善数据驱动的培训管理服务机制,提供国家、省、市、县、校五级区域培训管理账号,用数据驱动,化整为零,将自上而下组织大规模教师在线学习转化为自下而上各级区域网格管理服务在线研修。三是强化标准安全与运行保障机制,平台经受住了大规模教师研修的考验,开展了“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18场直播,累计点击量超过6400万次,几十万人同时观看直播,用户体验始终良好。通过暑期教师研修,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在优质研修资源供给、教师数字化学习、教师发展公共服务与治理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大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效支撑。

    中国教师报:我们注意到,今年的暑期研修面向的是全体教师,尤其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都是第一次参加,针对这两个群体如何进行组织实施?

    侯慧君: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依托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多年的网络培训经验,首次实现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全覆盖。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指导下,我们深入研究不同教育类型教师的培养规律和培训需求,精准设计课程体系,周密组织实施。一是在课程内容上,按照专题的总体设计,以“通识+学科”的结构组织课程资源,结合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类型特点,聚焦教育教学改革,分别设置针对性的课程资源模块,力求精准,强化研修效果。二是在研修方式上,通过精品视频、微视频、融媒体公开课、直播讲座等方式,把专家报告、专题片、纪录片、电视剧等展现给教师,从而调动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教师研修模式,探索应用数字化手段助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三是在组织实施上,强调与地方、高校计划内的教师培训衔接,纳入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教师培训的课程体系。比如,青海把专题内容作为高校新入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一体设计、一体考核;同济大学也将专题内容纳入新进教师培训班等班次。同时,我们建立起客服团队,全面梳理教师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制作了学习指导手册和关于专题登录、学习、学时认定方法的小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帮助教师顺畅学习。

    让更多教师从“学会”到“会学”和“会创”

    中国教师报:这次培训,让大家看到了教师的热情。但我们也同时看到,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您在调研中是否碰到过这种情况,教师主要面临哪些难题?

    任友群: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教师确实面临很多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也对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面临着身份转换这一挑战。现在的学生是数字化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知识获取途径丰富、信息素养高。我曾经不少次听到一线教师说,“学生比我会的还多”。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我们的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应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其次,教师面临着技术应用这一挑战。教育资源日益丰富,辅助教育的技术越发多样,趋向成熟。如何选择适切性强的资源与技术运用于教学,改进课堂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将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应用?如何转换思维,从经验支撑的教学走向数据支撑的教学?新技术环境下,这些都尤为重要。再次,教师面临着个人专业发展的挑战。由于疫情原因,线下集中的教师培训很难开展起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培训以线上形式开展,自发的在线学习共同体也日益增多。数字化转型时代,教师首先要成为数字化学习的实践者。这次暑期教师研修也让广大教师深度融入在线培训,了解并适应数字化的培训方式。最后,我想对教师们说,当数字化来临时,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积极顺应数字化趋势,拥抱数字化转型,进而创新数字化教学。

    中国教师报:现在的时代,技术无处不在,大量教学会变成信息化教学,特别是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的教师,他们面对的学生、教育内容与信息化的联系更为密切,面临数字化时代的压力更大,我们该如何更好服务他们,提升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的能力?

    侯慧君:广大教师既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又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服务对象和受益者,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是当务之急。教育信息化关键在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了,才能更好使用平台资源,教师使用平台资源的过程也是信息素养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中用与用中学的结合。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服务于教师的应用,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丰富课程呈现形式,创新研修模式,调动教师积极参与。一是依托大数据技术,打造以教师为本的数字学习新模式。凭借大数据分析,动态记录教师“教”与“学”的相关情况,分析教师的特征和偏好,形成教师画像,基于教师画像为教师匹配个性化学习资源,服务教师个性化发展。二是善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数智驱动的学习新生态。结合大数据及沉浸式教育,根据每个教师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自动调整教学内容、方式和节奏,营造智能学习环境,动态规划学习路径,改变学习生态,让教师从“学会”到“会学”和“会创”。

    未来不断深化教师研修供给侧改革

    中国教师报:如今,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进行研修,已经是许多教师的“日常标配”,接下来在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师研训常态化应用方面,我们还将采取哪些举措?

    李萍:当前我们正在积极巩固拓展暑期教师研修成果,接下来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师研训常态化应用是平台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全力配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协同发力,采取多种举措,不断深化教师研修供给侧改革,推动平台支持教学、教研、培训的研训一体化、常态化发展。一是优化研修资源供给,根据教师发展成长规律,细化完善分层分类的教师数字化学习资源框架,突出教师核心素养培养,满足各级各类、不同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急需,建成基于教师立场、服务教师学习、资源智能推送、教师自主选学、区域开放共用的研修资源公共服务支撑。二是拓展研修服务模式,基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场景,为教师自主发展与精准培训提供多种研修服务,例如通过管理技术为各级区域培训管理员授权,支持各级区域在平台上自行组织项目式培训活动;通过平台提供的研修工具箱,支持教师自主开展常态化网络教研;通过名师工作室,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备课辅导和学科骨干培养活动。三是建立健全教师研修常态化应用的长效机制,包括建立教师自主学习的平台积分机制,探索人工智能支持教师持续发展的机制,完善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机制等。

    中国教师报:接下来,在推进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方面,服务教师教育教学上,教育部还将推出哪些举措?

    任友群:我们将继续坚持为教师教书育人服务的目标,按照“有培训就有资源生成”“有名师就有辐射带动”“有学习就有个性服务”的思路,从数量和质量上加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特别是平台的教师研修板块建设应用。一是实现教师研修常态化,每年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组织开展教师寒、暑期专题培训。支持和鼓励各地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探索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组织开展教师培训的模式机制,为教师自主学习、持续发展提供服务。二是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建立“国培计划”生成性资源建设规范和报送流程,保持平台“教师研修”板块资源更新频率,同时优化资源分类,方便教师按需查找。三是继续完善服务功能,完善教师学习行为数字画像,提升资源的精准推送能力。四是进一步加强应用,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名师名校长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学时、工作量的记录和使用,推进平台使用情况在参加培训、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的应用,总结基层应用的典型模式和创新激励机制的先进经验,形成示范引领,推动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