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家庭教育”秋季会讲举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0-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康丽)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73年纪念日,当天,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委员会、中国实学研究会在敬德书院举办“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家庭教育”秋季会讲。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殿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齐家、中央党校教授王杰等专家学者,与海淀区学校的干部教师代表就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融合发展,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展开深入讨论,超过6500人通过线上参会方式分享了会讲成果。

    “立德树人,在明明德。”王殿卿首先从“德”字的内涵讲起,他认为德育就是育德,育德必须以道德作为基础,学校要在开展德育时进行现代转化、创新性发展。

    “家和万事兴,子孝人伦正;家风看世风,此淳彼亦淳。”郭齐家在发言中认为,中国古代把家训作为社会教化和家庭教育的有效手段。重读古人经典家训,挖掘中华民族5000多年积淀的独特智慧,是新时代立德树人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王杰认为,所谓“深远”是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能够决定孩子的一生。父母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更多看长远利益。“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所谓“道”,所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实就是要敬德、养德。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考试分数,而是人格修养。

    “育人绝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只有家校社同频同向,才更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海淀区培英小学校长祝莉娟认为,要打破原有的“家长配合学校”常规思维,从家长的视角来审视教育,不断探索新时代下的“家校合育”方式。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吴谨表示:海淀区近年来开设了“海淀家长学校”系列课程,借助海淀教育信息化的特色优势,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方式为广大家长持续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宽视野的家教支持和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教育效果,形成了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课程培训为基础、以专职及志愿者队伍为运作实体、以家校社协同育人活动创新为载体的海淀家庭教育区域模式。海淀教育将切实贯彻“双减”政策精神,依据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出的工作要求,实施好中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课程,有效提升干部教师家庭教育辅导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总结、推广实践经验和成果,持续促进海淀家庭教育区域模式的完善与创新。

    本次会讲还正式发布了“海淀区中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课程纲要”,标志着海淀教师家教指导能力提升走上科学规范之路。“此课程纲要以问题为导向,立足海淀教育发展实际,不断深化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系统构建了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框架和课程体系,为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课程建设,加快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全面增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供了工作依据。”海淀区教科院院长吴颖惠表示。

    此外,8位来自海淀区中小学教学一线的干部、教师代表就家庭教育与家校社协同育人相关论题进行了广泛研讨和交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