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记录我的“生命”属于学生
不知不觉,在这三尺讲台已经站了33年。33年的甜酸苦辣,回头看时都化作了淡然一笑。是什么支持我一路走来?唯有初心。
我在三年级时遇到了教数学的杨老师。课堂上,他总是利用小游戏调动我们学习的积极性,给予我们足够的自主权和空间。我很喜欢他,“做一个像杨老师一样的好教师”便成了我的梦想。
1989年,我成为数学教师,第二年市教研室组织了一次以“如何进行单元备课”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凭着一腔热血我接受了任务,并根据活动要求组织学校三年级所有数学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和整体设计。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学校,资源有限,我托同学、求长辈借来许多参考资料。根据学生的喜好,我们引用大量儿歌帮助学生理解“公转”和“自转”的含义,我还自编儿歌帮助学生掌握“闰年的判断”知识点。后来的展示活动,学生学得饶有趣味,我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为了让课堂教学更加灵动,富有张力,工作之余我一边参加自学考试提升专业素养,一边阅读大量教学和教研方面的书,记下不少学习笔记,撰写了多篇教学论文。那段时间我瘦了不少,教书的底气却日渐丰厚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接连参加了多场比赛,从优质课竞赛到教学论文评比活动,总能看到我的身影。1992年,我参加了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那是我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时刻,我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摘得“桂冠”。从此,我在教研路上多了一分自信。
1997年开始,我结合教学实践撰写的教学论文相继发表、获奖,比如针对当时部分教师采取“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现象,我撰写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应落在实处》一文;根据自己在数学复习课方面的尝试,撰写了《化零为整·逐步提高·形成技能》一文。我的探索还得到了教研员周老师的支持,他给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课题研究。
几番思索,我组织了一个6人课题小组,2001年课题《创设乐学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立项,研究中大家边实践边总结,有疑惑大家解,有成功共分享。2004年课题结题,作为成果《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一文获得省级教科研成果奖。
2005年7月,第七届全国小学数学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优质课竞赛在哈尔滨举行,由于不能提前接触学生,再加上两地学制不同,授课时我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哈尔滨之行后,我把教研重点向学生倾斜,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在教学中加强假设、对应、逆向、转化等思维训练,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新知。我还采取让学生自学、讨论、操作、实验、小组合作、写数学日记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不仅自省,还时常让学生找出他们认为我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并提出建议,有时也为持不同意见的学生组织辩论赛。
作为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和省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我在不同场合观摩过各类课堂教学模式,发现精彩的课堂教学应回归平实——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创设的情境要服务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形成这样的认识后,我的课堂热闹的师问生答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研究、发现、思考的场景。
33年的教学经历给了我无尽的欢乐和欣慰,当然也有内疚和遗憾。但我坚信,为师者上下求索,学生才能学得更好。支持我一路走来的,从来都不是各种奖励和荣誉,而是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我的“生命”应该属于学生,是学生给予我不竭的动力,让我微不足道的生命有了光芒。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丰城市龙光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