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基础教育应重点关注什么
国际知名数学家、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丘成桐在《中国基础教育》撰文认为,从小学起,孩子们对世界、对学问的兴趣开始萌芽。小学阶段应该进行活泼有趣的教育,将幼儿的能力和心智慢慢诱导出来。老师应带着儿童灵活利用各种教育设施,增长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的见识,让童心蓬勃生长。学校必须特别注意对儿童的品德教育,除了让学生知道如何做好守法的公民外,还要知道如何服务社会、忠于国家,亲亲、仁民、爱物,最紧要的是知廉耻。要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形成敢于创新和表达自己、能够领导群伦的能力。
中学教育要在重要学科上打好基础,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成熟,可以集中精神学习基本而有用的学问。中学生要在语文、数学、历史等重要学科上打好基础。对于中学教育,我仍要强调兴趣。如今的学生有更多机会面对无数选择却意兴阑珊,或许是因为他们发展个人兴趣的努力与现行的教育考核标准格格不入。当他们面对的世界中只有成绩才最有价值,他们又如何保有对世界的好奇以及探索大自然真与美、探索宇宙奥妙的动力?
学习“十一” 不能复制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田俊在接受《新校长传媒》采访时表示,李希贵校长曾提到,“外界学十一,可嫁接但绝不能复制”。因为每个地方的条件不一样,所以不能够复制,但是可以嫁接,萃取其成功因素,将之移到不同的土壤中,使其与那里的气候相适应,从而产生具有共同文化基因又色彩缤纷的学校。
九渡河小学加入十一学校盟校后,老师没换,周边环境也没换,怎么就发展起来了?学校的突破点是研究周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当地居民请来上课,将学校纳入整个大生态环境发展中。这一系列做法的底层逻辑是学校办学资源观的升级。如果眼里只有分数,视野就窄了,如果能看到整个世界都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资源,视野马上就开阔起来。
还有一个关键点在于,思考十一学校时应该思考学校是怎样走到现在的,以及学校为什么这么做,而不是现在已经做成了什么样。
此外,学校的制度设计也是关键。
当然,营造好的学校生态不单单靠制度,还需要制度与文化相互配合。一个包容的生态,如果制度过多,可能会过刚,逐渐走向管理僵化,失去生长的可能性,如果口头上的文化过多,而没有制度上的印证与支持,文化也不会持久。这是一个刚柔相济的过程。
当然,最可以学的就是“顶天立地”的基本办学思路。没有“顶天”,只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教育就失去了培育和引导的方向;没有“立地”,只是围绕国家和社会需要,也无法真正为国家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关键是无法回归“人之为人”的教育本质。
(崔斌斌 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