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工程”强基 “名师工程”领航——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同安一中答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0-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创办于1924年,1959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中学。学校具有丰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底蕴,毗邻千年古刹梵天寺,背倚大轮山,远眺双溪入海,自古就是读书的圣地,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曾在此设堂讲学。

    同安一中在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助力年轻教师成长,为全校教师发展打下根基。学校还注重名师培养,用“名师工程”领航学校教师队伍发展,从而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爱岗敬业、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他们正成为带动全校发展的中流砥柱。

    “长链条”培养方案强基固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同安一中教师培养过程中并没有急功近利,而是制定了“10年制长链条”的“124培养模式”。“124培养模式”具体是指“一个发展目标、两则指导思想、四条主要措施”。

    “一个发展目标”,是指教师入职后,要做到“三年站稳讲台,五年成为骨干,十年成为名师”。具体来讲,入职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要研究教材教法,掌握教学技能,熟练驾驭课堂教学,在讲台上站稳脚跟。而工作三年以上、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则要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独立进行科研探究,有一定的课改精神和创新能力,成长为校级骨干教师,形成个人教学风格;五年以上、十年左右的教师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主持或参与区级以上课题研究,并撰写一定水平的科研论文,编写校本课程,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或市级学科带头人,形成个人教学主张。

    “两则指导思想”,其一是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二是指打造新时代科研型教师群体。而抓住“四条主要措施”,是指以“带”研磨教学技能、以“训”提升学科素养、以“赛”推动专业发展、以“评”激励持续成长。

    学校还构建了一套多元化的带教激励机制,将定量评价与定性激励有机结合,激励带教教师自觉主动开展带教工作,促使带教工作持久而稳定地有序运行。

    “青蓝工程”放飞青年教师成长

    教师郭慧文曾获福建省第五届中小学教师教学大赛高中美术学科一等奖(第一名),获厦门市第四届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还荣获第七届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一等奖。

    周妤婷是同安一中滨海校区物理教研组长,是厦门市骨干教师,曾获福建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在同安一中,像郭慧文和周妤婷这样的一大批青年教师正在快速成长,这得益于学校的“青蓝工程”,得益于老教师的“传帮带”。而这种“传帮带”包括三级带教、听课磨课、集体教研等各个方面。

    近日,同安一中英语教研组举行了师徒结对子拜师仪式。两位新教师进行自我介绍,并汇报未来三年的职业规划。英语教研组组长张志勇为“师傅”颁发了聘任证书,“徒弟们”则向自己的师傅赠送鲜花表示感谢。在庄严的气氛中,大家一起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并明确了双方的义务和职责。这是学校“一对一结对子”带教的典型场景。而“一对一结对子”是学校“青蓝工程”的具体举措之一。

    “三级带教”是学校“青蓝工程”重要举措。“三级带教”包括师徒“一对一结对子”带教、备课组与教研组群体带教和名师工作室研修带教。

    在师徒“一对一结对子”带教方面,学校秉持“带着青年教师发展,伴随青年教师成长,师徒共同进步”的传帮带理念,组织青年教师与教学骨干结对子。在这个过程中,实行“三年一聘”带教制度,并签订《同安一中青年教师带教协议书》,同时建立青年教师“一人一档”成长档案,量化考核带教工作成效。

    在备课组、教研组群体带教方面,学校要求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让青年教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并初步说课,在听课评课中对青年教师进行清单式点评等。在教研组群体带教方面,学校让青年教师参与学科文化活动和教研沙龙,让他们作为成员参与学科微专题的研究,并参加学科的课题研究。

    在名师工作室研修带教方面,学校重视骨干教师和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采用名师“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带着青年教师进行教科研创新。学校成立校级学科名师工作室来培养青年教师,每个名师工作室由1名领衔名师、5—10名工作室核心成员和10—25名研修学习人员(工作未满六年的青年教师)组成,工作室成员长期跟踪青年教师成长过程,定期约谈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诊断教学、纠正偏差、答疑解惑,并开展主题研讨。

    李春辉是同安一中历史教研组组长,是厦门市专家型教师。她不辞辛苦地奔波于学校轮山校区和滨海校区之间,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对新教师进行全方位指导。在她的带领下,滨海校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一堂好课,往往需要多次“打磨”,方能“亮剑”。李春辉秉持“教研即科研,问题即课题”的理念来培养青年教师。年轻教师上完一堂课,他会听取骨干教师、学生的意见,随后不断改进,最终做到“磨透教材”“磨适学生”“磨炫亮点”。

    像李春辉这样带着青年教师“打磨”课堂,在同安一中不是个例。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同时要求听同一备课组教师或指导教师的课不少于5节,还要认真做好课堂教学评价记录,学期结束后将听课笔记上交教研室备查。正是有了对课堂的“打磨”,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力得到迅速提升,也为他们日后成为名师打下基础。

    岗位大练兵磨砺教师技能

    今年暑假,学校地理组开展青年教师教学五项基本功岗位练兵活动,共有6名选手参加。比赛内容包括课程解读、学科理解、单元设计、评价设计及教研活动等5项内容,具体环节还包括板书及课标解读等。比赛结束后,评委对各选手的表现作出细致点评,分析其优缺点,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详尽的建议。这就是岗位大练兵磨砺教师技能的典型场景。

    学校制定了《同安一中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提出要通过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要求的专业能力,构建有效教学的行为模式,并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明确,岗位大练兵活动首先是做到全员性,即要求人人参与。同时,学校坚持不搞“一刀切”,针对不同教师提出不同的内容要求,对教龄不满三年的新教师侧重职业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市级及以上名优骨干教师侧重教育思想、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的培养与提升。

    学校的岗位大练兵活动内容包括教育理论读书活动、教学技能练兵活动两个大的方面。教学技能练兵活动包括口头表达与书写、实验操作、教具制作、教学设计等八个小的方面。这些内容,涵盖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学校认为,之所以要进行多个项目的训练,目的是提升教师综合能力,让他们做到全面发展,能全方位胜任教育教学。

    在厦门市第八届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中,学校共36位教师获奖,其中8人获一等奖、10人获二等奖、18人获三等奖。

    “名师工程”引领教师成长

    今年3月15日,同安一中江坚智名师工作室在厦门市乐安中学开展高三复习课教研活动。活动中,江坚智带来了《好习惯成就好成绩》的讲座,他认为有的学生习惯用简单记忆代替思考,比如在课堂上,他们更喜欢聆听教师的讲解而非主动思考辨析,他向教师提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策略与方法。他还提出,练习后再思考是培养学生类比、反思的好习惯,唯有归纳反思,才能摆脱机械刷题的困境。

    这只是同安一中名师工作室的缩影,除了厦门市江坚智名师工作室,学校还有全国先进工作者黄献磅劳模创新工作室、福建省康良溪劳模创新工作室、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郑艳春名师工作室等多个名师工作室。

    学校出台了《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明确把提升师德修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培养中青年教师、推广教学成果作为名师工作室的五大任务。学校不断完善名师教学主张,总结、推广先进教学成果并开展与校、区、市、省内外名师的学术交流活动,研究学习各地先进教育教学经验。这其中,黄献磅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典型代表。

    黄献磅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福建省特级教师,作为黄献磅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主持人,他在繁忙的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之余,义不容辞承担起培养年轻教师的职责。在他的指导、帮助下,方荣报、纪碧璇、林建南、于翔峰、高丹等一批教师成长了起来,在课堂创新大赛、奥赛指导及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启悟中学教师叶茹珍等也在他的热心指导下成为教学骨干、教学能手。

    除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学校还注重名师后备队伍的培训。学校不断为优秀教师创造学习深造提升机会,对获得区、市级综合荣誉或单项奖的教师,优先考虑奖励参加一年一度的“同安一中骨干教师高校专修班”培训;获得省级综合荣誉或单项奖的教师,优先考虑奖励参加各类国家级学习培训;获得国家级综合荣誉或单项奖,或获得省级业务竞赛一等奖的教师,优先考虑奖励出国学习机会。“名师工程”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名师队伍的快速发展。目前学校共有名师224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7%,其中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员1人、正高级教师2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1人、省特级教师2人、省学科带头人5人、全省十佳科技辅导员3人、市专家型教师12人、市学科带头人65人、市骨干教师131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