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把美丽的词句含在嘴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0-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喜欢阅读,整理了五句关于阅读的话语,并且借此将自己的阅读体会进行了一些概括,希望可以通过阅读“把美丽的词句含在嘴里”。

    第一句“阅读是件太普通的事,是一把把省略不了的柴火”。这是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说的,表达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和要求:阅读应该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阅读要有仪式感,但也不能让仪式过于热闹,更不能止于仪式,而应该是一种持续的习惯。如果仪式过去就不读书了,那么生火做饭的柴火就断了,也就没有了柴火带来的日常生活。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最近网络短视频平台出现了一批假装读书的博主,以分享阅读的方式教人读书的方法,比如“20岁女生必读的七本书”“让你脱胎换骨的5本书”等书单,这种“营销味”满满的读书活动是真正的读书吗?我们要记住——热闹的鞭炮声并不能消除孤独,唯有阅读才可以。

    第二句“最荒唐的是一群不读书的老师在教孩子热爱阅读”。这是语文特级教师张学青说的,话很尖锐,却也是事实。教师在过去被唤作“先生”,先生首先是读书人,不读书是有违先生称呼的。“学高为师”之“学”,当然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热爱读书。现实却让我们无法乐观——如果去校长室看看,办公桌背后的书橱里倒是有不少书,但是仔细一看,大部分是校长大全、教师成长秘籍之类,还有就是学校办学经验集,真正的经典书籍少之又少,而且也没有怎么被看过。一个不读书的校长怎能要求教师去读书呢?同样的情况在教师中也存在。去过一些年轻教师家里,装修很现代,布局也不错,可是没有一间书房,有的甚至连一张书桌都没有。当然,这也可能是表面现象,有些教师的阅读并不在乎形式,也有些教师习惯了用手机去阅读,但我仍然觉得握着手机与捧着书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第三句话“我要从讲台前站到书架上去”。这是语文特级教师洪宗礼说的。洪宗礼爱阅读,一语道出了阅读的境界——教师肯定要站在讲台前,而且要站稳、站好讲台。怎么样才能站稳、站好呢?洪宗礼的希望是“站到书架上去”。站到书架上,一是意味着每天都要读书,让读书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二是意味着自己要著书立说,让自己的著作也在书架上;三是意味着自己成为一本书,成为一门课程,在教育的故事里点燃学生生命的篝火。从讲台前站到书架上,这是一种高峰体验;从书架上回到讲台前,这是教育教学的一次飞跃。讲台前、书架上的归去来矣,好似一次生命的出发和回归。

    第四句话“把眼睛当作手”。这是画家吴冠中说的。眼睛和手各自有独特的功能,人们常常将“眼睛”和“手”联系起来,比如“眼明手快”“手眼通天”等,手脑并用其实说的就是通过眼激发了脑中的思维,至于手到病除、手到擒来,也都是与眼有紧密关联的。当然还有一个贬义的表述——眼高手低。吴冠中却对这个成语有不同的理解和阐述,他说“眼高手低”不一定是贬义词,画家一定要“眼高”,就是一定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大见识、大境界,只有“眼高”才能“手高”。怎样才能把“眼高”变成“手高”呢?那就是要把“眼睛当作手”;怎样才能“眼高”呢?答案是明确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让人志向高远,有理想抱负和使命担当。不难理解,在眼睛与手之间有个媒介,那就是书。这里还隐藏着另一个问题:如果功利心过强,止于坐而论道,鄙薄劳动和实践,这样的“眼高”就要不得。因此,“手”反过来也应该推动“眼”。

    第五句话“所谓图书,是保存人类记忆的一种社会装置”。这是美国学者巴特勒说的。图书关乎人类的记忆和人类生存发展,它犹如一个装置,具有保存性、启动性、生成性;它不是一个普通的装置,而是一个社会装置,具有大众性、历史性、未来性。这种社会装置处在有形与无形之中,也处在巨大的时空结构之中,成为社会的有机体,成为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学校也是一种社会装置,学校这一社会装置必然包含着阅读这一社会装置,教师应该带领学生阅读,让学生担当起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重任。

    以上五句话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阅读的理念、原则和方式,我想记住这五句话一定可以成为终身阅读的受益者。

    (作者系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