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诵诗读典,养性成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晨诵诗赋,午读典章。含英咀华,如品如尝。入暮思省,一天回望……以日以年,如苗之壮。既质又文,君子堂堂。立此天地,达彼万方。”这是山西省运城市南风学校的校歌,教师和学生是这样唱的也是这样做的。

    “晨诵诗赋”是学校的晨诵课程,包括李白课程、杜甫课程、苏轼课程、《诗经》课程、《古诗十九首》课程、《人间词话》课程等。每天清晨7:30—8:00,师生或朗诵,或对话,或沉思,最后将所诵所思沉淀成文字,渗透到精神成长之中。

    “午读典章”是对学校语文大课程的概括,以经史和文言文学习为主,包括《世说新语》课程、《三国志》课程、《史记》课程、《水浒传》课程、《孟子》课程、《庄子》课程等。开学的第一个月,学生通过“扫读”“啃读”等过程,通过批注与文本对话,就某一个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最后合作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入暮思省”是每天的反思时间,学生阅读与晨诵课程、语文大课程相关的书籍,将自己的生命与经典打通,记录自己的收获。比如,《悬崖边的名士》《孔子的故事》等具有导读性质的书籍让学生走进经典,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晨诵诗赋:获得诗性的滋养

    清晨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前一天的倦怠都已随着黑夜远去,新一天的希望照常升起。

    晨诵课程与传统意义的“早读”有所不同,是一个有长度、有内在逻辑的课程系统。每天早晨一首诗或一组诗共同支撑着一个大主题,帮助学生在诗性中获得文化滋养,塑造美好品格。

    从青春诗歌开始,逐渐过渡到《古诗十九首》,然后进入《诗经》品读,再系统学习《论语》和《老子》,在诵读中与黎明共舞,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的浸润。

    开发晨诵课程最难的是材料的选择和整合。《诗经》305篇、《论语》492章、《老子》81章……学校需要思考:到底想教给学生什么,怎样才能将诗意植入学生成长的血液?唯有找到文化与文学的契合点,才能串起这一粒粒晶亮的文化珍珠。

    设计宋词课程时,学校以叶嘉莹在《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一书中提出的“歌辞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三个阶段为纲,以各阶段最具代表性的词人词作为目,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说”为品读依据,帮助学生领悟宋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开展《论语》课程时,学校以钱穆的《孔子传》为经,以《论语》的相关语录为纬,编织“孔子的一生”和“孔子的思想”,带着学生走进孔子的时代,仿佛与孔子一起成长,一起入仕,一起周游列国,一起弦歌不辍,一起修订诗书,一起遭遇磨难,一起增长智慧,一起寻找生命的不朽力量。

    在每一个曙光初照的清晨,教师和学生一起享受经典诗赋的浸润和滋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流淌在生命的血液里,化为自己高雅的审美情趣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午读典章:感受历史的浮沉

    如果说晨诵是“兴于诗,立于诗”,那么语文大课程就是“径由思,抵达诗”。诗,润泽生命,塑造性格;思,判天地之美,析天地之理。

    作为有长度的阅读,语文大课程首先选择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通过大量“输入”训练学生语感,培养学生文言阅读能力,然后设置“大问题”让学生研讨,锻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力和审辩式思维力。

    批注阅读和对话写作是学生进入语文大课程的方式。教师给学生制作“阅读任务单”,以闯关的方式对每一篇文章进行分解,在每一关里会给学生设置温馨的批注提示,最后通过写作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文章内容,形成独有的思考。除了每一关有“小写作”题目外,学生还需要在阅读结束前选定论题,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格式规范的“大论文”。

    第一阶段师生共读的是《世说新语》。学校选择了几个典型的家族或团体引导师生共读:“陈门风范”的君子人格、“建安诸子”的政治理想、“竹林七贤”的审美超越、“王谢风流”的跌宕起伏等。在统一的文化大背景下,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处境作出不同的选择,形成不同的团体,造就不同的风格——师生通过语言走入历史,走进每一个团体,理解他们的选择,寻找每个人的人生镜像。

    第二阶段师生共读的是《史记》先秦部分和秦汉部分。秦汉部分最受学生喜爱,学校选择了《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留侯世家》《萧相国世家》《陈涉世家》《淮阴侯列传》等文章。从了解秦王朝的兴衰开始,师生仿佛进入秦末汉初、诸侯争霸的历史空间,感受历史的浮沉,阅读历史人物的纷繁故事。

    在《史记》秦汉之旅即将结束时,学校设置了一个写作话题:“了解了刘邦集团的发展与兴盛,请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试着分析成功团体需要具备的人才和自己的修炼方向。”有的学生说:“希望成为一名像刘邦一样凝聚各类智慧人才的团队核心。”有的学生说:“希望成为萧何那样默默辅助团队、提供后勤保障的重要一环”;有的学生说:“愿意成为‘劈开荆棘路’的实践先锋韩信。”有的学生说:“愿意成为‘以智慧得善终、以情怀保家国’的谋士张良。”为期两个月的《史记》课程结束时,每个学生都将穿越《史记》,写下近两万字的文章。《史记》课程只是语文大课程的一部分,学校希望通过深度阅读将学生带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处,培养他们文化自信的同时也让他们的生命卓然而立。

    入暮思省:实现人生的超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生命的成长离不开反思,忙碌了一天的学生会在一天即将结束之时观照自己的生命状态。除了晨诵和午读,学校会让学生利用每天傍晚的30分钟进行更广阔的自主阅读。

    “入暮思省”环节的阅读内容一般与晨诵课程、语文大课程的内容相匹配。比如,开设《诗经》课程时,教师会推荐学生阅读学者李山的《讲给大家的〈诗经〉》;开设《史记》课程时,教师会与学生一起阅读学者韩兆琦的《〈史记〉应该这样读》;等等。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的智慧和名家的解读与自己的人生联系起来,反思自我,实现人生的超越。

    许多时候,班主任也会加入共读,与学生同建班级的语言密码,将德育融入阅读。学校以经典文本作为共读的主要载体,通过不同的主题整合形成不同内容的阅读课程。班主任事先做好课件,出示当日的“阅读导语”,有时还会提前播放音乐营建轻松舒适的阅读氛围;阶段阅读结束时,师生会就一个共同话题进行书写,班主任会阅读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文字,在阅读本上与学生展开生命对话。

    当阅读课程开展“成长的关键时刻”主题时,一个学生写道:“姥爷走在我身边,我提醒他把腰直起来,他干笑了两下说:‘老了,直不起来喽!’即使那样说着,但他还是用力想把腰身直起来。我惊愕地发现姥爷的腰背是真直不起来了,与我印象中那个打电话都意气风发、发起火来像要把天都翻了一样的姥爷相差甚远。姥爷好像真的老了。那个无怨无悔接送了我6年的姥爷是真的老了。”

    当阅读内容有关“父辈与子辈”的话题时,一个倔强的学生给父母写下一封并未寄出的信:“在这12年中,我们有过许多的代沟和矛盾,最让您绞尽脑汁的就是我上学的问题了吧?我知道您希望我能够接受不一样的教育,成为不一样的人,我知道这是为了我好。您说,每个人生来就是一粒金子,我相信我也会是一粒闪烁着光辉的金子。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更不会让自己失望;我会慢慢觉醒,为青春而欢呼,为岁月而奋斗。”

    这些美好的文字像春天的雨露,滋养着一棵棵正在拔节生长的小树。“入暮思省”正是通过自主阅读、师生对话来唤醒学生生命,让学生在涵咏经典的过程中实现精神成长。

    在南风学校,“传承优秀文化,培养文化自信”不仅是口号,而且是理想;不仅是理想,而且是一种濡染于精神、呈现于行动的文化。孔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学校希望通过系列阅读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学生文质兼美的君子人格。

    (作者单位系山西省运城市南风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