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校方略让变革最大限度发生在“民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当前,在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对教育的利益主张愈发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协调好各方力量参与学校变革,是校长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深知变革不易。有些学校的变革,从开始就充满争议:学校成绩排名下降惹不满,教师质疑校长在“折腾”,家长也不甚认可,这些成为校长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一项重大的变革往往会充满争议,争议背后反映出人们的不同理解,隐含着各自的利益诉求。一项符合规律的变革如果长期争议不断,我认为有可能就是校长没有走好凝聚共识这步先手棋。

    凝聚共识,主要是指变革的推动者、实施者、受影响者等主要利益相关方就变革目标达成共识。这是变革成功的关键一环。实践表明,变革失败的最大因素就是组织的愿景与主要利益相关方的目标脱节。对学校变革来说,凝聚共识具体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健康目标”上。办学目标主要指学校在办学方面要实现的内容,健康目标主要指实现办学目标的能力与动力。前者指向学校的外部环境适应性,受到国家的制度性规范、社会的约束性期待等因素制约;后者指向学校教职工主体的行为,受到学校规则与身份角色的双重影响。充分理解、令人信服、达成共识、共同担责的办学目标和稳健的健康目标,是学校变革凝聚共识的重要内涵。

    凝聚共识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减少疑惑、放下顾虑,克服阻力和困难,自愿自觉支持变革。这一步不能省,也绕不过去。实践中有许多成功的案例。重庆谢家湾小学的课改,就曾遇到不同声音,有的还很尖锐。面对质疑,校长刘希娅尊重不同意见,听取不同声音,多渠道多层面沟通,化解思想矛盾,广泛团结了教职工和家长,以改革的成效打消了一些人的疑虑。江苏锡山高级中学的改革,也曾遇到不少争议。校长唐江澎在十几年的改革中,注意人们的感受,尊重一些人的担心,把实践成果作为凝聚共识的有效方法,最后让家长放心,得到社会认可。北京市十一学校在学校变革上取得很大成功,这离不开学生接受、教师拥护、家长支持。原校长李希贵曾鲜明提出,“先有感情再变革”“让变革最大限度发生在‘民间’”……这些成功的改革经验无不有力说明,学校变革首先要做好凝聚共识的工作。

    凝聚共识的重要性在学校变革中容易被忽视。例如,有的校长推动变革,以权威代替共识,以专家智慧代替员工方案,不注意常规工作与变革探索的平衡,结果曲高和寡,跟随者越来越少。有的变革决策快、强行推,急于见成效、树形象,被批评是形式主义。有的变革不太顾及参与者的感受,没有吸收不同意见,埋下了变革冲突的隐患。通过研究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凝聚共识这步先手棋,宁可慢一些,也要走好走实。

    凝聚共识共谋发展,校长要重视走好,更要善于走好。走好这步棋,首先要解决“要不要”的问题,也就是树立紧迫感,认识变革的必要性;还要解决“愿不愿”的问题,即克服人们的思想阻力;再就是解决“能不能”的问题,即正确认识和处理分歧。走好这步棋,就要做到使学校的发展愿景符合各主要利益相关方的共同期待;要科学制定办学目标,将学校组织健康与学校战略协调发展;注意关心人们的感受,调动人们的变革能动性。走好这步棋,要理解人们正当的情感和利益诉求,以实际行动回应人们的关切;要学会倾听、善于团结,要组成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步棋不能操之过急,当变革出现较大争议时,校长要缓一缓、停一停、看一看、听一听。凝聚共识就是“使众人行”。走好这一步,就为下一步变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任何重大变革道阻且长,校长处在学校变革的浪尖,要敢做“弄潮儿”,这不仅需要勇气和定力,更需要智慧和领导力。校长要善于凝聚共识,走好学校变革先手棋,共创学校美好未来。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