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访谈“会”多方智慧,“泽”一城学子——访云南省会泽县教体局局长张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有人说“高中教育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有了成绩,但取得方式是“时间+汗水”还是“绿色升学率”;有了质量,是“应试教育”还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这成为高中教育人绕不开的话题。

    20年前,为扭转高中教育成绩垫底、生源流失严重、百姓不信任的窘境,云南省会泽县高中教育人以敢吃苦、能吃苦、愿吃苦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扭转高中教育发展的颓势。

    经过多年的持续探索,他们作出许多接地气的教育改革,如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重组、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流动,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助推全县高中教育均衡、优质、特色、和谐发展。

    近年来外界对会泽教育的刮目相看正是缘于高中教育这张“王牌”。“会泽高中教育就是火车头,带动了全县教育的快速发展”。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周荣评价道。

    与成绩同时而来的是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鼎力支持,会泽高中教育进入良性发展的循环。

    “可以说,今天的高中教育成了会泽教育的一张名片,在这样良好的势头下,会泽各类教育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10年来,云南省会泽县教体局局长张宏默默耕耘,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本期我们邀请张宏,请他谈一谈关于高中教育发展的行与思。

    促均衡,“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中国教师报:与全国其他一些县城集中资源办好1—2所高中不同,会泽县域内就有7所高中,这是基于什么考虑,没有选择“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张宏:县中是农村学子进入高等学府的主要通道。县中好、通道宽;县中差、通道窄。一个县集中打造一所大规模高中,资源的过度集中不利于整个县的教育发展。县域多办几所高中,就是经济学讲的“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从多样化、特色化入手,让高中学校从分层发展向分类发展转型,才会形成有合作、有竞争的良好生态。

    会泽是云南省第三人口大县,总人口107万。多年前,会泽县原有高中5所,其中城区1所、乡镇4所,高中布局分散、学校规模小、管理难度大。结合发展实际,我们对生源作了科学考量和合理调配,提出会泽高中发展不走“一枝独秀”的路子,不掐尖、不倾斜,要整体、均衡、可持续发展。2008年,按照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思路,会泽县在全省率先实施“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县城或较大乡镇集中、小学向镇或规模较大行政村集中”的办学模式。2002—2021年,会泽县累计投入高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92亿元,在县城先后新建扩建7所普通高中,让各高中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高中教育呈现“整体联动、齐头并进、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

    中国教师报:当一些地方还在为办好一所县中而发愁时,会泽县的7所高中如何有竞争又有合作,形成蓬勃发展的态势?

    张宏:我们积极创新办学体制,探索一体化、集团化、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破解高中学校发展瓶颈。我们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促进县域高中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高中阶段学龄人口、空间分布相适应。2017年,县教体局组建以茚旺高级中学为龙头的普通高中教育集团,制定集团化办学章程,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成熟、稳定的管理制度,注重学校个性与共性同步发展。

    不仅如此,在体制创新上我们实行“名校领办制”,通过“名校+新建学校”“名校+民办学校”的方式,领办学校选派骨干到新建学校担任班子成员和处室负责人,破除各高中学校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不良竞争局面。

    在教学管理上,我们按照“主要抓常规管理、逐步抓规范管理、进而抓精细管理”的思路,推出“年级组+科室”双线扁平化管理模式,通过年级组负责落实重大决策及活动、聘任教研组长及科任教师、规划课程设置及业绩考核,科室负责统筹协调及目标督导考核,进一步形成“工作重心在教学,工作落实在年级”的局面。

    在考核评价上,县教体局制定中小学教学质量考核办法,高中教学质量以入口成绩挂钩进行考核,明确每一所高中的考核指标,学校再按照学生入口成绩把指标分配到班级,层层压实责任,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强质量,扭转生源流失颓势

    中国教师报:刚才您提到了“不掐尖”,会泽县怎样避免“掐尖”现象的发生?

    张宏:会泽县也经历了学校为抢好生源使出浑身解数,甚至出现不文明、不公平竞争的现象。如何破解普通高中招生矛盾突出的难题,会泽县把均衡发展作为破题关键,为各校齐头并进创新招生办法。

    从2007年开始,会泽县推出普通高中划片招生举措,由县教体局根据各初级中学毕业生数量、普通高中上线学生数量,结合县内各普通高中当年招生人数和各高中所处区域对应的生源情况进行普通高中的划片招生。经过多年探索,划片招生已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但并不僵化。划片招生基本实现了生源平衡,避免了厚此薄彼、一校独大,有效解决了招生矛盾。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不断进行改进,到2022年会泽县实行两个批次划片招生,第一批次根据县内一级高中的招生计划、初中学校的中考生数和初中学校的市第二次统考成绩,明确4所一级高中的招生范围,让所有初中学校的考生都有机会选择到一级高中就学,减少社会矛盾。第二批次根据县内二级高中的招生计划、初中学校的中考生数和初中学校市第二次统考成绩,明确3所二级高中的招生范围,既保障优质学校的品牌打造,又兼顾县域高中均衡发展。这样就促进了各校之间的均衡发展,老百姓也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和空间。

    中国教师报:生源流失严重是县中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今会泽县生源有流失吗?

    张宏:20年前,会泽县握着的是一把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的“差牌”,优质生源、优秀师资出走现象严重。作为当时的全省第二人口大县、历史文化名城,会泽教育被当地群众比喻为“鸵鸟下了个鹌鹑蛋”。据统计,会泽县2002年就有763名优秀学生流失,到了2012年还有162名学生外流,而2022年仅有34名学生到外地入学。如今,让孩子在会泽读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成了社会各界的共识和家长的普遍做法,甚至有了“虹吸效应”,一些外地家长已到会泽买房落户。

    中国教师报:这一数字变化的背后,会泽县采取了哪些举措让学生愿意留在家门口的学校?

    张宏: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归根结底是一句话,让留在会泽的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这是社会、家长、学生最直接的评判标准。具体到学校内,我们会在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素养、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上下功夫,给留在会泽的孩子创造更多成长舞台。

    20年前,会泽县仅有两所高中,那时的招生变成了“拉生”,教师跑遍全县乡寨村庄,挨家入户动员,顶烈日、磨嘴皮,话说一箩筐劝得一人学。凭着敢吃苦、能吃苦、愿吃苦的精神给百姓传递了改变高中教育的决心,增强百姓对教育发展的信心。

    由此肇始,会泽高中教育步入了发展快车道。会泽县通过高中向县城集中,普通高中学位由原来的2.2万人扩充至3.4万人,7所高中在师资配置、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办学质量上差距都不大,有力推动了县域学校优质教育资源“遍地开花”、新建学校“快速崛起”,教学质量的提高、特色教学的丰富开展,让更多家长和孩子主动留在身边的学校。

    如创办于2017年的东陆高级中学,学生学业佳综合素质也强,2021年便跻身于云南省“一级三等”完中之列。学校构建起包括十几种课程的体育类、艺术类、创新类素质教育课程群,强劲的发展势头增强了家长对学校的黏性。

    抓关键,抓好“第一资源”建设

    中国教师报: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要求各地依照条件标准及时补充县中教师,着力解决县中教师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缺员问题。作为西部欠发达县,会泽县如何盘活教师资源,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张宏:振兴县中要强化人才支撑。2003年,会泽县启动了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的“一评三考”改革。“一评”是分别召开由学生、教职工代表、家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座谈会,对校长履职态度、能力、效果,对教师师德师风、工作态度、教学能力给予无记名测评。校长“三考”是通过其工作月报、工作记录,考核校长工作过程;每年组织一次校长笔试,考核校长学习新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考核校长任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三考”是考核教师备、讲、批、辅、考等教学环节的履职情况;每学年对教师进行一次学习专业知识的笔试;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三考”结果与校长、教师的续聘、评优、职称等紧密挂钩。这一延续至今的举措,持续为会泽教育锻造了一批品行、学识、能力各方面过硬的实践者、管理者、执行者,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