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访谈“会”多方智慧,“泽”一城学子——访云南省会泽县教体局局长张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为提高各高中教学质量,由县教体局统筹建立了9个学科的“县级学科中心教研室”,每个教研室分别从全县高中抽调相关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并科学制订和组织实施教研计划;结合学科实际开展学科建模活动,做好学科教学质量分析,形成质量分析报告,等等。“县级学科中心教研室”为各高中提供了清晰而精准的引导,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蓄水池”。

    中国教师报:县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应试教育”的典型,会泽县如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

    张宏:县中在发展过程中确实面临很多难题,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会泽教育质量提升在经历了“时间+汗水”的“红利”时代后,正在追求“绿色升学率”,把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转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如茚旺高级中学结合新高考、选课走班、综合素质评价等政策,调整优化学校内部机构设置,从有利于提升学校育人能力的角度出发,将原有的内设机构进行优化重组,成立了教学管理指导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后勤保障中心、党政管理协调中心,由校级领导兼任4个中心主任,下移管理重心,实现校级、年级、班级直通管理,提高选课走班、学生自主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指导性。

    为解决新高考、选课走班导致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会泽县积极加强区域内资源整合利用,加快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推进县域高中联合办学,优化学校资源配置。一是学生不动,教师流动。甲校选A学科的人数较多,而其他学校选A学科的人数较少,由教育行政部门将相对剩余的A学科教师分流到甲校交流任教。二是教师不动,学生流动。如县域内甲校选A学科的人数较多,而其他学校选A学科的人数较少,由教育行政部门将其他学校选择A学科的学生整合到1—2所学校上课,努力解决学科教师紧缺问题。

    求合力,改变“县中崛起”单打独斗的局面

    中国教师报: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内部的生源和师资,外部的社会支持、家长信任也至关重要,会泽县是如何调动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发展的?

    张宏:近年来,会泽县各级部门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带着责任抓教育、带着感情抓教育,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我举两个例子,一是在会泽县城,巡特警大队、骑警中队在学生上下学期间会开展守护行动,每逢学生放假、收假,他们第一时间上路护航,全力确保学生交通安全。

    二是作为云南省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区街道,钟屏街道实施了小学午餐午托工程,建立了“儿童之家”“同伴妈妈”等公益组织,努力填补父母管护空档期。

    这两个例子只是全县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一个缩影,在我看来,会泽县已形成教育优先发展,全社会全力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支持的良好局面。

    中国教师报:乡村振兴需要教育的支撑,更需要人才的回归。这么多年来,会泽县走出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他们对会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改变?

    张宏:我再举一个例子,东陆高级中学教师张明富8年前是会泽县第一中学的学生。4年前他通过特岗考试以教师的身份回到会泽。通过短短4年时间,目前他已成为学校的骨干。像张明富这样通过会泽改变命运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通过努力学习到大学深造,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贡献力量。

    目前,全县每年有近80%的学生考上本科院校,近30%的学生考上双一流大学,教育成为会泽最响亮的“金字招牌”,有效形成了“乡村教育振兴,教育振兴乡村”的良性循环。5年来,全县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9.2年,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

    中国教师报:一度大家都在谈论农村孩子上升通道变窄,但会泽县呈现另一种样本,下一步在巩固成果的同时还有哪些打算?

    张宏:教育是民生工程,会泽教育的快速发展不仅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从“县中塌陷”到“强势崛起”,会泽普通高中教育实现了由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的转变。但在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清醒的认识。接下来,我们会在3方面下功夫:一是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用多样化特色课程助力学校发展。二是深度推进智慧教育,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加强教师研究能力和教学方法研究。三是变革学校治理方式,以制度保障学校多样化特色办学理念的实现。

    (张宏,云南省会泽县政协副主席,县委教育体育工委书记,县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