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南阳教育缘何能交出“满意答卷”——河南南阳市教育局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探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乘坐高铁从北京一路向南,只需要4个半小时即可到达南阳,但要从南阳回到位于大山深处的学校还需要3个小时。10月24日,张玉滚从北京回到学校已经是晚上10点多。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河南省镇平县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连日来一直在不同单位作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这位先后荣获“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13项国家级荣誉的校长被誉为“大山深处播火人”,早已是南阳教育的一张名片。

    在南阳,被外界熟知的教育名片还有很多。淅川县整体推进德育的经验,受到中央领导肯定;诞生自西峡县的“疑探教学法”曾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先后有26个省份的21万人次到南阳考察学习;内乡县依据偏远艰苦程度、分类定档发放教师生活补助的做法,曾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作为经验在全国推广……

    就在前不久,南阳教育再获殊荣。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受表彰代表。南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文普参加会见,并捧回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奖牌和证书。据了解,这是全国唯一获此荣誉的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南阳教育为什么会诞生这么多名片?南阳市教育局为什么能成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走进南阳,探寻南阳教育背后的秘密。

    加大投入,学校变美了——实现学校颜值和内涵“双提升”

    位于伏牛山深处的镇平县黑虎庙小学曾经只有3间平房,“破房子、破桌子,坐着几个泥孩子”是过去的真实写照。因为交通不便,张玉滚曾长期用扁担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上百斤的课本挑回学校,因此被称为“扁担校长”。近年来,黑虎庙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新建的塑胶跑道,学校多了一栋教师周转房,学生用上了多媒体“梦想教室”,宿舍也装上了空调和热水器。

    黑虎庙小学的变化只是南阳教育旧貌换新颜的一个缩影。在南阳市中心城区,最近5年来已累计投资110亿元新建17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于一体的15年制完全学校,创造了学校建设的“南阳速度”,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大班额问题。为推进工程进度,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市长王智慧多次深入建设工地现场办公,并拿出真金白银疏堵点、解难题。“适度超前、实用美观、功能完善”的完全学校已成为中心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并且成为学生求学的“首选”。“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这么好的学校,这是我之前压根儿就想象不到的。”孩子在第一完全学校就读的赵女士谈及该校优秀的师资队伍和硬件环境露出了满意的笑容。2019年建成使用的南阳市第四完全学校如今已是“一位难求”。该校小学部副校长刘娟娟告诉记者:首期招生只有400多人,短短两年时间,现在学生已近2000人。

    在城镇和农村,“扩容五年规划”“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已经收官,所有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均达到河南省定“20条底线”要求,所有县市区如期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如今的南阳,不少地方最漂亮的建筑是校园,最安全的地方是学校。

    学校学位增加了、硬件好了、“颜值”高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也从“有学上”转向了“上好学”。

    伴随着硬件的提升,南阳又启动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三大工程”。一是实施“筑魂工程”。引导广大教师把真心献给事业,把爱心献给学生,把良心献给社会,自觉做“四有”好老师。二是实施“引才工程”。落实南阳市“诸葛英才计划”,完善吸引优秀人才到南阳从教的体制机制,同时改革教师招聘办法。三是实施“舒心工程”。每年召开高规格教师节大会,表彰奖励先进集体和个人,出台市区级优秀教师免费体检、所有教师免费乘坐公交车等惠师政策,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开辟中小学职称评聘“绿色通道”,教师职称晋升更畅通。按照市委书记朱是西所说“凡是教师该发的,一律就高不就低”的要求,南阳全面执行省定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每人每月500元,高出省定最低标准100元。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完工率、投入使用率连续3年全省第一。

    集团化办学是南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大保障。市教育局在中心城区组建了16个初中、小学教学协作区,实现了教学推进、教学研究、教学评估、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五个一体化”。在此基础上,他们又通过“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乡村校”等模式建立义务教育集团138个,632所农村中心小学与1591所乡村小规模学校管理“四统一”,14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与15所薄弱高中结成帮扶对子。一系列举措把优质学校办到群众家门口,也推动该市普通高考质量连续多年走高走强。

    按照南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乔栓旺的解读,完全学校是集团化办学的升级版。“完全学校纵向一体、独立发展,是一个集团;横向联动、借智发展,还是一个集团”。

    德育创新,育人见效了——在学生心中种下爱国和创新“两颗种子”

    杨文普一直倡导,要在学生心中种下“两颗种子”:一颗是爱国的种子,一颗是创新的种子。“两颗种子旨在让学生守住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和爱国主义的魂,为科技发展和创新驱动提供教育支撑,这是新时代解决‘卡脖子’问题、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所赋予教育的特殊使命。”杨文普说。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是全国移民大县。记者在淅川县看到,“大爱报国,忠诚担当”的移民精神在每所学校都打下了鲜明印记,成为该县得天独厚的德育资源。从“移民精神”出发,淅川县整体推进德育工作,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德育品牌,已走出河南,走向全国。

    该县专门设立了德育中心,配备23个编制,每年划拨400万元专项经费,建体系、编读本、定路线图,打出了一套德育“组合拳”。这里的思政课堂“有风景”,校园文化“有故事”,实践活动“有温度”,从这里走出了义务植绿护水的全国首批“新时代好少年”张晓茹等先进典型。淅川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辉说,淅川德育的主要途径是课程渗透和活动体验,“多年舍弃功利、务求根本的探索,让德育落小落细,内化于学生心灵,使淅川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021年5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淅川县邹庄移民新村。今年5月12日,南阳市教育局联合南阳师范学院赴邹庄移民新村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活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南水北调移民的亲切关怀,鼓励学生从爱自己、爱家人、爱家乡做起,厚植家国情怀。9月15日晚,河南省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开讲,南阳理工学院和南阳师范学院4名学生向全省学生讲述了南水北调工程背后的故事和移民精神的时代内涵。

    淅川县德育成果所折射出的是南阳市教育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不断探索。南阳市教育局挖掘区域内大别山红色文化、“五圣”文化、中医药文化、月季文化等资源,建立研学实践基地,引导学生把“爱祖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杨文普看来,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的主阵地。他带领团队10多年探索的“疑探教学”成果,就是让学生从小形成问题意识,练就发现问题的慧眼,培育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最终成为创新人才。近年来,南阳市有373名学生的创造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课堂改革,学生爱学了——开启持续5年“十万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

    记者深入南阳市实验中学、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南阳市二十一学校采访时,正赶上该市“十万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市级比赛。来自不同县市区、不同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2876名参赛选手分散在13个赛区22个赛点,随机抽题、借班上课、现场“打擂”,45位市县教研员、一线学科名师组成的评委团现场打分。

    连日来,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正如火如荼进行。从城市学校到乡村教学点,从教研室到乡镇中心学校,从老教师到刚入职不久的新教师,校赛、乡赛、县赛层层选拔,定课、研课、磨课层层把关,赛课激活了“一池春水”,也赛出了教育新气象。

    南阳市二十一学校作为小学英语现场赛课的承办单位,直接把教室搬进了校园电视台,多媒体、投影仪和声光电设备一应俱全,为比赛营造了良好环境。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鸭河工区的英语教师黄亚平,信息技术等辅助手段运用得心应手,精讲点拨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疑,把11—20的英语读法和“teen”后缀等问题讲解得深入浅出。

    乔栓旺向记者介绍,“十万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有3个显著特点:一是现场赛,现场抽课、现场打分、现场公布成绩;二是全员赛,通过“县推市赛、乡推市赛和乡抽市赛”三个阶段,覆盖所有教师,教师个人成绩要与所在学校、所在中心校、所在县区教研室和教体局的评价挂钩,人人都是参与者;三是全程赛,市级赛课一等奖教师再次通过比赛的方式分享个人在赛课中的成长故事。

    南阳市实验幼儿园教师樊莹莹在参加区级成长故事分享大赛后,激动地告诉记者:参加这次“大比武”活动,我实现了3次“蝶变”。“大比武”就是试金石,全面锻炼参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让教学能力真正突出的基层教师脱颖而出。

    伴随着赛课活动的推进,教师创新教学的热情高涨了,课堂样态变了,受益更多的则是学生。因为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爱学了、会学了,提出的高质量问题多了,体现高阶思维的师生对话也多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