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日常生活里的家庭教育资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承载着重要使命。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缺少共建共育意识。为此,我把家长录制的关于孩子日常生活的小视频上传到班级公众号,并且深入挖掘、利用其中的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记录日常生活,唤醒家庭教育职能

    许多家长用短视频生动再现孩子的日常生活,并进行创意性剪辑、记录与分享。此时,班主任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点在哪里?

    国庆节前夕,小北妈妈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小北吹奏萨克斯的视频并且说:“国庆节马上到了,小北买了国旗,父子俩在露台上升国旗,又献上一曲《我和我的祖国》,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我留言:“小北妈妈,让小北了解一下《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是否会有新收获?”小北妈妈立即引导孩子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拍摄短视频与我分享。我将短视频推送到班级公众号,唤醒家长的教育意识。接下来的日子里,班级群不断有家长分享孩子的日常生活——自制美食、带二娃、学骑自行车、亲子运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自己是孩子的引领者、合作者,教育理念不断更新。

    分享教育思考,推动教育合力形成

    在收集家长用照片、视频记录孩子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如何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推动家校协同育人?

    玥涵妈妈是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她在朋友圈分享了母女相处的生活片段:“当聊到如何在假期组织学生活动时,女儿建议我组织小朋友去爬山,因为假期里他们见面机会少,爬山活动既可以为他们创造见面机会,又可以锻炼身体,一举两得。女儿还自告奋勇给我当助手。”

    玥涵妈妈把假期登山活动的视频分享给我,并留言说:“玥涵的表现让我认识到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可以做到家长认为做不到的事。策划登山活动时,女儿帮我想办法,协助我与小朋友沟通;登山路上,女儿忙前忙后,组织小朋友及家长有序爬山,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带领大家唱歌缓解疲劳;中途休息时,女儿请学生家长讲故事给大家鼓劲儿;登山成功后女儿又组织小朋友合影,俨然一位大姐姐。”

    从玥涵妈妈分享的视频与留言里,我发现玥涵在不断尝试如何让小朋友更积极地参与活动,更感悟到玥涵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充分信任。

    孩子的成长需求是需要被看到的,家长给予的信任与帮助至关重要。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家庭独特的教育价值,并与家长进行教育分析与分享,唤醒更多家长的合作意识。

    家校多元融合,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载体。假期是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最佳时间,我班形成了各种合作团队,学生在团队中不断提出自己的想法、策划、实践、分享。如小毅妈妈分享了小毅组织小伙伴参与健身活动的计划书、时间表以及活动前后的事务安排。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小毅向体育老师请教比赛规则,与社区负责人协调场地,组织家长为活动提供后勤保障,整个活动小毅安排得井井有条。

    在这一过程中,我实实在在感受到小毅的成长,并将感受分享到班级公众号:“这个假期,我第二次走进小毅家,在与小毅爸妈的交谈中,我感受到家长为孩子成长所付出的努力。我从不认为老师是无所不能的,相反,老师在许多时候是无奈且无力的,如果缺少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学校教育将大打折扣。家校合作不是单一或单向的,而是双向、多边的互动。”

    学生的成长不能脱离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有边界的,我们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开发好、利用好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家校有效合作,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武义县实验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