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笔记打通深文浅解与浅文深教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1-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藤野先生》是中学语文的传统课文,是鲁迅先生写的在日留学的回忆散文。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先生只写过三味书屋的寿镜吾、日本留学的藤野先生和章太炎先生,3位老师在鲁迅先生启蒙求学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同角色,既是对老师的追忆和怀思,也表达了自己在不同求学阶段的不同心境。《藤野先生》一文要讲出新意不容易,但朱则光老师对于《藤野先生》的讲授却将深文浅解与浅文深教融会贯通,立足于“伟大”这个点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尊崇之情展现在学生面前。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朱老师讲授《藤野先生》时层次清晰,抓住一个具有矛盾的词语“伟大”将学生带入文本,逐步深入探究,实现了长文短教、变繁为简,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朱老师自己分析教材时说过,“从矛盾开始,无矛盾无以分析。本文的‘矛盾’就在‘伟大’这个词上,抓住这个情感的聚焦点展开教学,更符合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文体特点”。所以课堂一开始,朱老师一反常规直接跳到第37段,让学生诵读此段,提出问题“20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这位老师的呢”?便轻易地拎出了“伟大”一词,从而开启了本节课以“伟大”贯穿全课,用“伟大”层层推进,让学生深入文本探究的教学。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称此法为“一词经纬”,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灵动、巧妙地抓住文中一词,力求用这一词去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学生对全文的阅读品析。朱老师抓住“伟大”一词,将一篇38个段落的文章分为3个板块:拎出“伟大”——感受“伟大”——深化“伟大”,层次分明、逐层深入,引发学生去思考、讨论、品味,体会朴实真挚又感人的师生情谊。朱老师本课的课堂教学魅力在于,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牵一词而动全文。本节课教师带领着学生对37段共诵读了5遍,每一遍的诵读都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对于藤野先生更敬佩一分,让整节课始终凝聚在“伟大”的精神之中,最终与作者一起达到情感的共鸣。

    同时,朱老师的课在仔细研读文本、把握文意的基础上,选一点来突破,以深文浅解的手法,抓住核心内容,回到浅文深交的逻辑上,一节课完成一个重点为目的进行教学。本课的核心内容就是理解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通过研读文本中,将课文分两块,一块是直接反映藤野先生的4件主体事件,剩余的是能反面衬托藤野先生的内容,一正一反,分清主次,大胆取舍,化繁为整这也是我们对待每一篇长文都应该具备的态度。

    一篇优秀的课文,总是要有几处让读者一读就记住的亮点;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抓住关键的矛盾点和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情感,抽丝剥茧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通过琢磨作者“怎么写”来把握作者要表达什么。当我们领会了鲁迅先生通过讲述自身在日本的生存和精神上面临的困境时,也就能理解鲁迅先生要通过追忆藤野先生在自己身处彷徨困境时起到的“伟大”作用,来表达对老师的崇高敬意和无限的感激之情。

    朱老师课堂上始终关注学生的活动,从开始回忆吾师到诵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反衬对比,围绕“伟大”让学生自主探究,去理解人物的大爱、大美,同时也让学生清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应因国籍不同、民族强弱而有所不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藤野先生在鲁迅先生的描述中是立体的,既有可敬之处,也有古板可爱之处,其对作者的伟大影响更来自于朴实无华的平淡关心中,针对“平凡之处见伟大”这一议题挖掘更深入些,则更能提升对文章的理解。

    朱老师“深文浅解,浅文深教”的解析方式,在课文关键处挖掘矛盾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表达方式,恰如画龙点睛之笔,似浅处点拨,逐层深化认识,正是我们应重点学习和掌握的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青岛实验初级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