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临安:多措并举让思政课“活”起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0-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思政课越来越有意思了!”不久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西天目小学三(1)班学生褚欣然的妈妈说:“我女儿回来总跟我说,她越来越喜欢思政课了。通过视频直播,作为家长的我也感受到了思政课的新意。”

    不仅是西天目小学,在整个临安区,思政课正成为学生越来越感兴趣的课程。

    临安的思政课如何上得“入脑又入心”?在当地,有学校巧借“地利”,依托区域范围内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开展“现场教学”,让学生“感同身受”;有学校集结优秀师资,依托乡土资源开发出系列精品课程,让学生“不想下课”。一堂堂生动的思政课给临安的孩子带来了一场又一场惊喜。

    将思政课搬进“第一现场”

    “1941年4月15日下午2时许,日军出动7架战斗机,以浙西行署驻地天目山禅院寺为目标,低空狂轰滥炸,并投下四五十枚燃烧弹。禅院寺被毁,山边村民房屋几乎全成废墟,不少人员伤亡……”在临安区天目山上周恩来抗日演讲纪念亭内,一群西天目小学的学生听着演讲,红了眼圈。

    “其实早在1939年3月,周恩来同志就来到我们天目山。当时,浙西临时中学也设在这座寺中,周恩来就在此发表抗日演讲,号召全体人员团结抗战,保卫浙江。激昂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浙江军民的抗日斗志,点燃了浙江抗战的烽火。”西天目小学教师钟亦农在纪念亭内宣讲道。

    这是一堂思政课。把革命基地、革命先烈看作“最好的老师”,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当作最好的思政课教材,西天目小学将天目山禅院寺内的周恩来抗日演讲纪念亭开辟为思政课教育基地,开展了走读天目山实践活动、交口少科院小院士养成活动等,让学生在“第一现场”接受教育

    “以前我以为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有一份好工作。之前语文课学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再上了今天的思政课,让我对好好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西天目小学五(2)班学生刘欣有感而发。

    近年来,临安区以研学旅行的形式不断创新思政课展现方式,让孩子在身临其境中沐浴爱国主义精神的阳光。

    临安区衣锦小学坐落在太庙山下,这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武肃王钱镠是吴越国开国国君,一生战功赫赫,更因其流传的《钱氏家训》孕育了千年第一世家。2020年清明节期间,因为疫情所有大型活动被按下暂停键,为了追思钱王功绩,弘扬家国情怀,衣锦小学思政课教师刘河斌将直播课堂放到了钱武肃王陵园,带领学生举行了一场简短的“云端恭祭钱王”仪式。学生邵子轩参加活动后表示,“无论居家学习还是在校学习,我们都应当遵守规矩,将来才能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力量”。

    在临安区板桥小学,自当地板桥新四军纪念馆开馆以来,板桥小学突破传统,将少先队的入队仪式搬到了纪念馆。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今年5月22日,伴随着嘹亮的队歌,板桥小学第三届少先队入队仪式拉开序幕。老队员谈理想表决心,发言铿锵有力;新队员神情严肃,充满期待。在高年级队员的帮助下,一年级学生系上了鲜艳的红领巾,俨然一下子长大了。

    “这样的思政课形式新颖,给学生循序渐进的引导,带来的德育效果实实在在、深入人心。”临安区研训中心综合评价部教研员马学礼说。

    “红领巾思政学院”的故事

    一所小学,竟然成立了一个思政学院?临安区城南小学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红领巾思政学院”是杭州市临安区城南小学开发的一个专门对学生进行党史、地方史、家国文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场所。自2019年11月红领巾思政学院成立以来,在“诚心向党,模范育人”党建品牌引领下,20位优秀党员在思政课教师周俏的带领下,研发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思政主题课程,课程的设计针对低、中、高三个年段展开,每个年段10课时,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史、临安地方史、榜样先锋人物、革命传统故事、红色路线研学,通过五方面内容的学习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9月25日,在杭州市临安区城南小学红领巾思政学院的课堂上,党员教师向五年级学生宣讲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红船故事,通过图片、故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课堂上,学生时而眼泛泪光,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又鼓掌祝贺。

    教师周俏说:“一堂党史课下来,我没想到学生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他们能够说出当时局势的紧张和困顿,说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性,让我觉得既意外又惊喜。”

    在这所思政学院,思政课教师不断磨炼将思政课上出彩的能力。

    “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虽然疫情严重,但是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只有中国才有这么强大的凝聚力,当时优秀共产党员、志愿者冲锋在前,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教师伊惠群在思政课上列举了抗疫先锋事迹,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先锋人物,以此勉励他们从小学习先锋,长大争当先锋,增强民族自豪感。

    孩子们的收获让教师感觉惊喜。“上了红领巾思政课,使我知道了红船的故事,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很不容易”“共产党员在病毒面前不顾危险冲锋在前的姿态很美”……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总结更坚定了教师做好主题课程的信心。

    “红领巾思政学院的学习很有用处,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以前女儿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事情总是要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现在通过学习女儿明白了,今年疫情期间她还帮助我一起做好社区的防疫工作,懂事了很多。”六(1)班学生黄汐睿的家长这样评价。

    精品思政课抓牢学校课堂“主阵地”

    思政课如何成系列、出精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临安区一批学校积极探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本课程。

    不久前,在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围绕“我家在唐昌”为主题的特色课程内容,结合本土特色文化和乡土资源,开发生成了一系列思政课——“三爱”教育专题系列活动。这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种植爱家人、爱家乡的热切情感,根植爱国情怀的关键课程。

    大(5)班教师高力芳接到的任务是带领幼儿用纸盒、绳子、纸杯等废旧物品和树枝、树叶、种子等自然物,制作“欣荣的唐昌街”“氤氲的紫溪河”“旖旎的南屏山”等9个“唐昌小镇”的标志性景点。

    “起初我们觉得难度很大,不好设计。后来园长说要基于孩子,观察孩子的关注点、兴趣及经验。于是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选取‘素逸的文化巷’这个内容。”高力芳说,当晚她就与家长在班级群里进行商讨,家长有的建议突出文化巷的标志性建筑,如昌化图书馆、吕德打铁铺、老大娘面馆等,有的建议制作出弄堂的感觉,比如用报纸卷石头、用KT板割成弄堂形状、用小石头当路面……因为有家长和孩子的协商和配合,这条文化巷很快就呈现在班级墙面上了。

    “孩子们为了制作更逼真的景象,多次深入小巷去观察、去探索,也正是因为这次的探索之旅,孩子们对文化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愿意把自己的发现与他人分享。突然发现这次活动真的很有意义,而且很有成就感。”高力芳说。

    就这样,昌化镇中心幼儿园全体教师将本土特色文化和乡土资源融入园本课程,在园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本着“以爱育爱,共同成长”的理念,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身边人的情感,成就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三爱”教育

    据了解,临安区教育局通过到基层学校调研、参与活动、评比总结,挑选出类似“我家在唐昌”的70堂精品思政课,同时根据不同学段的学情,开展“树立道德标”“胸怀家国情”“丰实后备军”“共圆中国梦”等8个主题的活动,通过队课、团课、地方课程、思政课堂等多种形式,推动主题教育进基层、进课堂。

    “我们希望通过‘70堂精品思政课’展示活动,抓牢学校课堂‘主阵地’,唱响主题教育‘主旋律’。”临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