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课堂改革样本·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儿童的经验、思维与有过程的归纳教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0-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有过程的归纳教学要求学习情境具有还原性,即对知识产生的环境、原初状态进行还原,让学生的学习从起点经历过程,感受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来龙去脉。例如,社会课学习活字印刷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活字印刷微课》及《活字印刷体验图鉴》,让学生经历“排版—上墨—铺纸—拓印—揭纸”的过程,亲自体验活字印刷的过程,从而感受到中国古代造纸术发明的意义和价值。

    3.真实性

    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尽量要源于现实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基于生活需要发展学生的学习经验,凸显知识的现实价值和意义。例如数学《比的认识》一课,教师创设了这样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手配比相同甜度的蜂蜜水,或者将不同颜料进行混合,从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境的设计增加了学习的任务感,让儿童感受到了“比”的价值和意义。

    三、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有过程的归纳教学要实现从众多个别的经验、个别的事物、个别的现象归纳出具有一般意义的概念、特征、原理等。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和素材时,要努力设计出具有“类”特征和共性的多样化学习素材。随着学生与学习素材相互作用,通过一个个素材的学习,进一步发现不同素材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对素材进行分类,为抽象和归纳提供经验基础。

    这些学习素材可以是教师在学生进行归纳学习之前早已设计与准备好的素材。教师需要了解掌握素材的顺序及素材之间的联系,将这些素材以一定编排的顺序或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发现素材之间的联系,归纳出共性的特征、概念或原理。

    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仅就一个案例、一个事实、一个现象进行提炼、总结、归纳、概括形成结论或观点,这样的学习过程过于抽象、概括,导致学生在还没有丰富的具体、感性、直观的认识基础上,只能接受而无法内化理解。有过程的归纳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丰富的素材学习,为学生积累丰富的经验,夯实学习过程,在一个个“个别素材”的学习过程中,经历探究、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

    课堂上将素材呈现出来时,由于每个学生所注意到的素材的角度不同,教师应指明所要观察归纳的具体方面或对象,避免学生走弯路。需要强调的是,呈现给学生的素材要有内在联系,而这种联系恰是本节课所要归纳的内容。同时,这些素材也应是学生所熟知或基本熟知的图式,如果素材过于陌生或困难过高,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进行归纳。当然,这些学习素材也可以是在学习过程中即兴生成的素材,比如学生个体认知的建构(学生发言)、学生的课堂作品、小组梳理的观点、课堂中争论的结果等。真正的归纳过程必须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互动生成。

    四、指导学生主动展开归纳

    首先,教师要呈现儿童已有的学习过程和经验。归纳的过程必须在多个典型、丰富、具有“一类”特征素材的学习基础上展开。归纳的过程首先需要再现已有的学习结果和过程,通过观察和分析回顾收获。比如,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卡片、实验中学生收集整理的数据、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方法和结果等,这些都是学生归纳的基础。例如,数学课《整百数加减法口算》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连环画”再现800+500这道题的不同计算方法。这幅数学连环画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每一种方法,三幅连环画即三种方法。连环画的利用能让学生从三种个别的方法中,直观地归纳出三种方法的共性,即“一般”的算理。

    其次,多元对话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归纳。在呈现素材、比较素材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则促进了儿童主动归纳。教师用恰当的提问引导学生对不同素材之间的共性进行思考。上面的教学案例中,学生在整体观察三幅连环画回顾学习过程之后,教师相机提问:“这三幅连环画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开展交流与对话,发现问题的共性和个性。在这期间,交流的方式除了合作、补充、延伸,也有质疑、反驳甚至推翻重建。这也是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最珍贵的部分:学生已经进入主动思考、主动归纳的深度学习状态。在深度对话与交流中,学生逐渐发现共性,归纳出“一般”即算理——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当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时,就达到了思维上的愤悱状态,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和总结,促进学生真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总之,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放大了儿童的学习过程,改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表面化现象,让学习真正发生。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动态     下一篇:专家点评让儿童进入教育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