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地理·山东利津教师管理综合改革赋能教育崛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0-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如何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让好教师不断涌现?山东省利津县积极构建“三维”机制,做好“四个强化”,积极整合资源,深化全链条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改革,为县域教育内涵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县域教育生态。

    “三个维度”:储备充足教育后备干部

    针对全县教育干部年龄偏大、数量不足等问题,近年来,利津县教育局通过干部培训、校长(园长)交流轮岗、教育资源整合等方式,加强教育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教育长远发展考量,需要制定长期有效的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作风过硬、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担重任的教育后备干部队伍,为县域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2020年伊始,利津县教育局多方调研、周密部署,研究确定通过选派中青年教师到省内知名学校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挂职锻炼、跟岗学习的方式,构建“三个维度”常态人才长效管理使用机制,加强战略规划和针对性培养,为教育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助力。

    维度一:加强过程管理。县教育局根据中青年挂职教师的学科专长、性格特点和能力优势,要求他们在挂职期间完成一个或几个调研课题,实施“订单”式培养。挂职教师参与挂职学校管理和教科研活动,全面学习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在挂职培养中,以解决瓶颈问题为中心,引导挂职教师学用结合,提高挂职教师运用所学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培养教师“有品行、有作为”。县教育局建立管理台账,通过日常表现、专项测评、定期访谈和期满考核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政策水平、能力素质等,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坚持在“管”中“育”,在“用”中“管”的原则,对挂职教师实行动态管理。

    维度二:强化考核运用。挂职教师的日常管理委托挂职单位具体负责,挂职期满后,县教育局、挂职单位对挂职教师进行考核,挂职教师向接收学校、县教育局和选派学校进行工作述职,公开接受评议。经考核合格人员作为后备干部培养或直接予以聘用,充分调动挂职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后备干部快速成长。

    维度三:预期成效分析。一是选派学校、教师收益多。挂职教师挂职期满后,有的作为后备干部直接聘用到学校管理岗位,有的作为后备干部人选纳入人才储备库,加强了选派学校领导力量,提升了管理水平。同时,挂职教师撰写述职报告,与教师分享课题研究成果,采取“大手拉小手、老手拉新手”的形式,通过交流报告会、座谈会、示范课等,起到“传、帮、带”的带头作用,实现培养一个、带动一批、促进一方的效果。二是充实教育后备干部力量。选派教师通过多岗位实践锻炼,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提升了综合素养,实现了全面发展。三是教育干部人才队伍水平显著提高。吸纳到教育干部人才队伍中的中青年挂职教师,学历层次高、知识储备足、年龄优势大,有较强道德素养、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逐步成为未来教育管理的生力军,为教育发展增添了活力。四是推动全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实施教育后备干部培育计划是贯彻落实上级实施人才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充分利用省、市、县人才资源优势帮助学校培养一批能扎根基层、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教育干部的有效途径。县教育局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强化挂职教师独当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他们零距离带教和个性化分析诊断助推区域内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进而推动全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四个强化”:成就一批兼职教研员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2020年结合全县基础教育教研实际,县教育局实施兼职教研员队伍改革,在基层学校优选一批骨干教师作为兼职学科教研员,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以“四个强化”建立一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研员队伍,满足全县基础教育内涵提升需求。

    强化一:强化兼职教研员队伍建设。制定《利津县教研室兼职教研员聘用管理办法》,按照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要求,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程门类和实际工作需求出发,注重一线教学实践经验,从中小学优秀教师中聘任兼职教研员,吸纳基层学校9名优秀骨干教师和研究能力强的人才进入教研队伍,配齐所有20个学科教研员。

    强化二:强化兼职教研员业务管理。实行专、兼职教研员结合工作制度,兼职教研员以学校管理为主,县教学研究中心管理为辅。学校对兼职教研员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县教学研究中心统一部署,指导兼职教研员制定全县学科教研计划,全面承担学科教研任务,做到共谋划、有分工、讲协作,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强化三:强化兼职教研员工作平台优势。县教学研究中心积极搭建工作平台,提供展示交流机会,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上示范课、送教下乡、观课议课、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等形式,充分发挥兼职教研员在教学一线、教育科研上的引领作用,合理利用其在课堂教学进度、课程实施、教学反馈等方面的优势,第一时间给教研工作“问诊把脉”,最大限度发挥教研引领作用。

    强化四:强化兼职教研员考核制度。明确兼职教研员岗位职责,规范工作行为和工作程序,加强兼职教研员职业道德、学术诚信、工作态度、工作实绩的综合考核,从教育教学、教研科研、教学管理和教育服务等维度设置工作量标准,对兼职教研员每年一次任职考评,连续两年考评优秀者可继续聘用,考评不合格予以解聘。

    兼职教研员身处教学一线,对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研究有亲身体会,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评价等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的研究有实践经验,更有利于教研活动在基层学校顺利开展。在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时,能够有效引导教师准确把握学科特质与教学方法,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贴心”服务教师专业成长;在学科教研指导时,与教师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近距离指导素质教育实施,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在3-5年时间内,利津县将构建起更加完善的教研工作体制,服务学校教育教学,促进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全链条:深化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为破解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匮乏、支持不足、动力不强等难题,利津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积极谋划与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启动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利津教育发展共同体“区域教育整体提升”项目,搭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平台。县教育局成立工作专班,通过调研论证、反复磋商、精准对接,确立了理念导航、示范引领、资源共享的联动发展模式,通过理念引领和技术植入,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县域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研训一体化原则,着力在以下几方面全链条深化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大视野。在服务教育教学机制上,利津县逐步完善高效研训机制,在研训方式上改版升级,在研训方法上创新突破。以县第一实验学校为例,针对项目对接工作,学校专门做了人事调整,选拔年轻骨干教师成立执行、管理、课程等6个工作专班;遴选22名业务精、能力强的第一批种子教师参与项目研训,以“头雁效应”激发“雁阵活力”。目前,“雁阵”团队已增加到70人。自合作项目对接以来,共组织教师研讨汇报25次,参训教师达800余人次。

    在助推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上,通过链接和引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让教师的专业成长由线性变为立体化成长。以第二期培训为例,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常规管理、课堂教学诊断及研究开展”。培训期间项目双方教师分别上了一节研讨课,然后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交流。教师走出了狭隘的圈子,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示自我、反思不足,获得新的迁移能力,激发了成长的内动力。

    在学生视角的价值认同上,以课堂教学及研讨活动为例,语文课上项目双方教师执教一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同课异构后教研活动主题定为“享受朗读,培养语感——朗读策略研讨”,这样的跟进研讨是基于学生需求的;数学课上项目双方教师执教四年级《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烙饼问题》,研讨主题是“课堂优化策略”,活动的一切载体指向学生,活动的落脚点是提升学生素养。

    宽路径。以点带面,整体合作。由山大基础教育集团专家团队实地深度调研、评估论证,为利津县量身定制了提升方案,以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东津实验中学为试点,逐步覆盖全县所有中小学。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常务副校长王继萍带领团队入驻利津县,对两所试点学校全面诊断,精准指导,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全县教师业务水平整体提升。

    形式多元,组合培训。山大基础教育集团成立专项课题组、项目组、学科组,采用综合培训、专题培训、跟岗学习、经验交流、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与全县教师共享优质资源。并根据培训项目进展情况,组织人员进行评估论证,及时调整优化合作方案。

    强聚焦。项目运行以来,先后引进山大基础教育集团教学管理评价、德育体系架构、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成长激励机制等32项制度,完善了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借鉴集团项目化学习模式,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推出活动育人之研学课程、课程育人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德育活动之十周岁成长礼、寒假跨学科项目式作业等一系列改革;东津实验中学推出家校合育系列化、德育与活动融合、项目化学习、研学游等改革。借鉴山大基础教育集团课堂模式,利津县构建了语文精读课五步法教学模型、数学计算课自主探究教学模型、英语课情境教学法等课堂模型,引导学生构建学科知识图谱,实行大单元备课设计,提高了课堂效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