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递《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印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9-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日前,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师德修养)》《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班级管理)》《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专业发展)》等三个文件(简称“指导标准”),旨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其中,《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师德修养)》以“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导向,基于师德理论分析、政策梳理、国际比较和社会调查等前期研究成果,具体细化了12个二级指标和多个研修主题。该标准反映了师德教育应当符合教师成长规律和教师培训工作特点,提倡师德培训应当讲究方法的科学性、形式的多元性以及教师的主体性,不应成为一种“灌输”,不应是搬弄概念、照本宣科,启发教师要“学出来、悟出来”,更要“做出来、传下去”,引导教师知行合一。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班级管理)》对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进行了系统规划,提出了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学生为本、实践导向、分层培训的基本理念,以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为宗旨,制定实践导向的培训目标,设计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诊断方案,设置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培训课程,满足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层次班主任教师的培训需要。该标准还将班主任千丝万缕的工作以日常工作为主线进行归类,划分为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组织、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沟通与合作等五个范畴,之后对这五个范畴进行二次细分,划分为23个二级指标。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专业发展)》将教师专业成长置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体系之中,以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要素为依据,主要参考《小(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 “专业发展规划”“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实践研修”等三个一级指标作为培训课程总体框架。为给学员提供便于判断自身专业发展现有水平,选好选对适合自己的培训专题的依据,标准还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层次研发了“发展水平级差表”,方便教师进行自我诊断。发展水平诊断以行为描述的方式为主,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最贴近的行为描述,以此诊断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发展水平诊断的结果,可以作为选择培训课程的依据。

    “指导标准的印发实施,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学习提高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布和表示。(师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