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笔记口语交际也需要关注“前摄抑制”
最近几次,听了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二年级口语交际课——《商量》。课堂上,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呈现出的商量用语恰当,想法表达清楚让人欣喜。但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语言上出现的“前摄抑制”,更值得引发我们的思考:教师在课堂中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如何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握好学科的育人目标,在实践中需要更多的探索。
商量都是“好的”吗?这节口语交际课,主要是通过《商量》让学生能清楚、有礼貌地与人商量事情。教师创设的第一个情境是“向同学借的书没有看完,想再多借几天”。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实践——甲说:“我向你借的书没看完,能不能再借我几天?”乙马上说:“好的。”甲然后说:“谢谢你。”乙说:“不客气。”后面又请了一组同学,大致表达也类似。教师的引导重点也落在“能不能”“行不行”“好吗”上,即礼貌用语上,但总感觉“商量”的味道不浓或者说这个“商量”太简单了。
课后,大家讨论了一下,分析二年级孩子喜欢模仿,发言很容易受前面同学的影响,或者说受到前面语言的“前摄抑制”,一旦前面是说“好的”,后面就都是“好的”了。大家觉得要增加一点真实性,商量也是会有失败的,也是会遇到困难的,于是设想第二个情境——孩子跟爸爸商量看电视的环节,让老师做爸爸,等到孩子说想看电视时,爸爸和孩子商量说:“我这个直播快结束了,能不能让我先看完?”学生遇到了困难,情境变化了,就会尝试遇到困难怎么商量?大家形成了一致意见,既然是口语交际,就是为了学生遇到不同的实际情况去用,自然是会遇到许多困难的,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练习口头语言,下次遇到困难又不知如何表达了。
商量都需“不好”吗?课堂上,教师照例从“借书”情境开始,学生自然是一个学生问“好不好”?另一个学生就说“好吧”!眼看学生又进入“前摄抑制”。于是,第二个情境“和爸爸商量换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开始,教师就按照预设的计划,等学生说完“好吧”,教师就说“我来当爸爸与一位同学商量一下”,然后“爸爸”就开始给学生出难题“孩子,能不能先让我看完,这个直播也没几分钟了”,学生虽然感觉有些突然,但也灵机一动说:“哦,那我先看会儿书吧!”“爸爸”说:“谢谢儿子,我看完马上叫你!”然后其他学生依据情境又开始自主实践,课堂内容一下丰富起来。但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后面第三个情境尝试开始,听到有人直接说“好吧”时,一个学生马上敏感地提出:“这个不能这样说,商量总要遇到几个问题的!”商量当然会遇到问题,但如果一说就好了,也是商量的一种啊!前面为了让学生理解商量会遇到问题,特意通过老师的参与让学生知道了,但学生思维又受到“前摄抑制”,认为商量一定会遇到问题。
商量就是“商量”!几位教师又聚在一起,商量如何解决学生的“前摄抑制”,大家觉得还是要在口语交际开始的时候就唤醒学生的“交际意识”,因为学生不是在课堂上才开始学习商量的,在学习之前他们已经无数次与不同的人商量过了。回忆商量中成功的或失败的,回忆好商量的,一问就成功的,回忆比较难商量的事情。教师让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就对商量有比较完整的理解。商量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不管对方最后是否同意,表达都要有礼貌。然后将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入课堂,学生最常见的就是和同学一起玩耍时的商量,能不能让自己参加某个活动或游戏?自己发现同学有新的书或玩具,如何与父母商量请他们同意买?这样,学生对“商量”的积累逐渐立体起来,商量也就成了真正的“商量”。
这几次听课,其实是在提醒我们,低年段学生是很容易受即时的课堂信息影响的,在心理学中有“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在学生的语言学习中体现得很充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直面这些问题,形成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口语交际真正发挥“交际”的作用。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紫阳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