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策从“过河卒”中培养历史思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9-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象棋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竞技游戏,除了象棋规则以外,中国象棋的元素如楚河汉界、九宫等,也蕴含着中国人的智慧。象棋可以益智,作为中学生喜欢的游戏,象棋也能进行历史思维的培养,而这种历史思维培养的起点,就是象棋里最不起眼的卒。

    卒是象棋里最多的消耗棋子,每方有5枚,象棋可以演化为千军万马的厮杀,而卒自然也不是一个小兵,而是一支队伍,但究竟代表多少人呢?历史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查寻卒所代表的兵力,并进行历史思维的培养呢?

    要了解卒的兵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查询卒这一字的本意,可参考《说文解字》。在《说文解字》中,对于卒的说明是“隶人给事者衣为卒。卒,衣有题识者”。也就是说,卒是穿有特定服装、供驱遣的人,也指衣服上有明显标识的人,作战士兵正是这种人群。

    卒既然代表着一定的兵力,则是一种军事编制,要查询相应的记载,先寻找有关先秦军事的著述,由于范围太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缩小范围,在《六韬》《司马法》《周礼》等书中寻找答案,学生因此可以定位查询有关卒的记载。如《周礼》中,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军事相关的内容所在的章节在《周礼·地官》,学生查阅《周礼·地官·小司徒》可知“……比要,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因此,《周礼》中的军队编制从高到低分别是军、师、旅、卒、两、伍,是一级军事编制,而且人数在100人。

    得到了《周礼》中卒所代表的兵力并没有结束,历史讲求证据,《周礼》可能成书于春秋战国,那么是否有同时代的书能对“百人成卒”的理论进行论证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春秋战国时代的文献记载,从而肯定自己的答案。如《司马法》提到“一师五旅,一旅五卒……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两”,由此印证了卒的兵力数量。

    在教师指导学生论证卒的兵力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历史教育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史料实证是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核心方法,即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的史料,并能借此重现历史的态度与方法。在查询卒的兵力这一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历史文献查阅完成的。学生通过对《说文解字》的查阅,明确卒是士兵;对《周礼》研学,明白了卒是周代军事编制的一级,兵力百人;用《司马法》进行检验,论证了卒的编制数量。由此,学生完成了一次简单的史料实证过程。

    学生掌握史料实证的方法并不是目的,关键在于获得历史学习的核心能力,即历史解释。在查到“一卒百人”后,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卒所代表的周代军制有七级,这与周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有没有关系?象棋里卒过河前不能随意移动,这又是为什么?学生很快就会给出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答案,教师借此可以进行历史解释素养的继续挖掘,即回答有没有根据?学生为寻找证据,会依据教师的指导,重新查阅周代行政制度的相关著作,发现周代军队编制从高到低分别是“军、师、旅、卒、两、伍”,与行政组织“乡、州、党、族、闾、比”对应,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分封制等级严格这一内容,对查找的资料进行归纳,使学生了解军队建立在行政组织上,以达到周代统治者所希望的人民“居则为农,战则为兵”的目的。由此,学生通过掌握的历史证据,作出了合理的历史解释,达到了“论从史出”的效果。

    经过这一系列的论证和探索,学生发现自己所下的象棋背后有如此深厚的历史积淀,一个小小的卒的背后蕴含着先秦的制度思想,而周代等级制度的森严从象棋的卒这一角度深深烙印,巧妙达成寓教于学的目的。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史料实证方法与历史解释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文化与历史的博大精深。

    课堂是历史教师进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战场,而课下和校园生活中的每一个有关历史的物件,都会为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提供意想不到的火花。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