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教育始于劳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学年开始,发现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部分高中学生竟无法胜任基本的卫生清扫工作——水泥地面的尘土没扫干净,角落里也有不少垃圾残余。找来一位刚入职的班主任去指导,不料这位大学文化背景的老师也不会使用扫帚。

    其实,类似的案例在学校并不鲜见,青少年缺乏劳动能力的现象值得家长和教师深思。

    劳动是人的天性。生活中,我们往往发现,幼年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学着大人动手劳动。在他们眼中,劳动如同游戏、玩具一样有趣,如果此时家长能够因势利导,教会他们劳动的正确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又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然而,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劳动热情漠然处之,甚至包办本该孩子自理的事情。

    学校教育同样存在偏颇:只重视文化课学习,却忽视学生的劳动实践;评价时把文化课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而将劳动因素排斥在外。同时一些教师把“劳动”作为惩罚手段,让犯错误的学生去清理垃圾、打扫卫生……

    家庭与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的双重缺失,阻碍了学生的全面成长。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教育,应当始于劳动。

    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首先,要用心呵护儿童模仿成人劳动的好奇心,耐心指导他们做事的方法,对他们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保护他们劳动的积极性。等孩子稍大一点,就应放手让他们料理生活琐事,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劳动中学会自理和自立。农村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孩子一同参加田间劳动,亲近土地;城市家庭也要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参加社区服务,接受劳动锻炼和熏陶。

    劳动教育也应在学校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认真开设劳动技术课程,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价值,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劳动能力。同时,融劳动于学生自主管理中,根据校园卫生清理、就餐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设置劳动岗位,鼓励学生自觉承担劳动任务,履行职责,在自我管理与集体服务中享受劳动的乐趣。校外要组织学生参加植树种草、文明创卫等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公益劳动中发挥自身价值,感受奉献的荣耀。此外,开展走访劳动模范、与普通劳动者亲密接触、撰写主题征文、讲述劳动故事等活动,也有助于学生接受劳动精神和劳动者高尚品质的熏陶。

    劳动是孩子的权利,更是成长的必需经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将劳动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部分,让孩子在辛勤劳作中体验乐趣,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在劳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如此,孩子方能在劳动中锻炼成长,在对社会的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创造幸福生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起建设祖国的伟大责任和光荣使命。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浆水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