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地理·浙江杭州富阳“新劳动教育”促乡村振兴
为解决生命成长的“自然缺失症”,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开启了“新劳动教育”,不仅让田间地头成为滋养学生身体和心灵的新课堂,而且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
2009年,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为了让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回归田园、爱上劳动,开辟了20亩“开心农场”,每个班级都承包一小块菜地。孩子们在“开心农场”种稻、种菜、养兔、养猪。通过种植、养护、收获、分享,孩子充分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田间地头成为他们心驰神往的新课堂。2015年,富春第七小学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单位。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教育成为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文件指出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富阳区有重视劳动教育的传统,并创造性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切实加强经费、人员等条件保障,统筹推动劳动教育全域发展。
十年耕耘:“新劳动教育”践行劳动育人
一年级种蚕豆,二年级种土豆,三年级种桑养蚕,四年级种油菜,五年级种向日葵,六年级养殖兔子……如今,劳动教育已成为富春第七小学一张名片。在富春第七小学的引领下,富阳区成立了新劳动教育联盟,建构起标准化、课程化的体系,让孩子除了收获快乐,更能收获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劳动教育实践逐渐走上了课程化、区域化发展的道路。
富阳区在国内率先提出“新劳动教育”理念。“新劳动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探索了一系列加强劳动教育的新模式、新经验,建立了一系列保障劳动教育有效开展的新机制、新举措。2018年,富阳区制定了《关于区域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从区域层面对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目标、基本原则、实施策略和保障机制提出了全面而明确的要求。此外,还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劳动教育推进的目标与步骤等。2019年4月,区教育局还发布包含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农场劳动、公益劳动四个方面的《小学生劳动教育四大类别的实施标准》,指导家庭、学校和社会有计划开展劳动教育,构建起家校社一体的劳动育人新格局。
11年间,富阳区“新劳动教育”实践得到了长足发展,获得了家长的肯定、学生的欢迎和社会的支持。通过“新劳动教育”,学生从课堂走向田野、从课本走向自然,实现从课堂育人到劳动育人、从书本育人到生活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发展提供了样本。
2019年4月,富阳区“新劳动教育”走出了跨越性的一步——从校园走进乡村,在富阳区洞桥镇建立首个“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学生走进乡村体验农耕劳作、学习传统手艺、尝试土灶做饭等,以真实劳动和沉浸式场景体悟劳动教育真谛,同时也开启了“新劳动教育”与乡村融合发展的新探索。
有了新的尝试,富阳区委、区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经过广泛调研和论证,区委、区政府发布了《富阳区中小学生“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方案(试行)》,由区财政补助660万元,组织全区4.4万名3-8年级中小学生到“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参加劳动实践。
实践体验基地的活动分学校集体组织和家庭亲子组织两类。一方面依托“农户+”和“村镇+”两种模式,组织学生进农村、入农户、下农田,让村民成为孩子的“劳动课教师”;另一方面依托“企业+”“文创+”“科技+”,组织学生深入企业、文创点等,感知体验新科技下的劳动,更好地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精神,感受新时代新农村的民俗民风,激发家国情怀。
多渠道拓展劳动实践体验基地是满足各年龄段学生参加劳动的内在需求。为促进实践体验基地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富阳区出台《“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认定标准和申报流程》,对“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基地申报的法人资质、活动专区、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安全措施等都制定了标准,对申报认定程序和退出机制也作出了明确规定。目前,首批24个“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已完成审批挂牌。
三大课堂:“新劳动教育”创新成长载体
富阳区在传统劳动方面有古法造纸、竹编工艺、豆腐制作等非遗传统项目,在现代新型劳动方面有造纸工业、光缆生产、球拍制作、水稻种植等特色项目,劳动教育资源多元且丰富,为“新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便利。
不仅如此,富阳区充分挖掘乡村特色空间资源,建设劳动教育新课堂。
富阳区“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基地通过“农耕课堂”“农户课堂”“手艺课堂”三大课堂的设置,带领学生开展具有富阳乡村特色的“新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同时,乡村实践体验基地活动还利用乡村文化礼堂、废弃小学校舍等闲置空间场所,农田、溪流、山林等广袤的自然空间作为活动开展的教学场所,让整个村域空间变成劳动教育的开放式课堂,让自然乡野成为孩子劳动启蒙的最佳场所。
在“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开展期间,平均每天约有300名中小学生走进富阳区各个乡村。在活动中,参与度最高、受益最多的是当地村民。活动筹备期,由各乡镇“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基地村委会协助统计并筛选符合活动要求(如年龄、健康状况、表达能力、责任心等)的村民进行统一培训,他们有普通农户、乡村特色手艺人、乡村退休教师、家庭妇女等。通过培训,他们均以“村民教师”的身份参与活动执行。
截至目前,已约有120户固定农户成为富阳“新劳动教育”活动的“村民教师”,负责协助开展活动带领、课程教学、安全保障、劳动演示及传统或非遗手工技艺的演示与教学。从村民到“村民教师”这一身份的转变,大大提高了村民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帮助村民实现增收的同时还提高了村民自身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发源于乡村,生长于乡村。乡村的农耕文化是“农耕课堂”的基石,乡村的农户家庭成了“新劳动教育”的“农户课堂”,乡村特色的传统文化和手工技艺则是“手艺课堂”的灵感源泉。
在三大课堂中,“农耕课堂”以带领学生体验顺应四季变化及作物生长周期的农事劳动为主,村民、教师以言传身教带领学生学习农耕知识、观察自然作物、练习农具用法、体验真实劳动,让学生真正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农户课堂”以乡村特色的家务劳动及烹饪体验为主,学生走入农户家中,开展劈柴、生火、备菜、土灶烹饪等具有乡村特色的劳动体验及餐具准备、餐后整理等各项生活家务劳动体验,同时还进一步引导学生文明用餐、践行餐桌礼仪,树立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手艺课堂”由手艺人带领学生了解当地特色的乡村文化历史及传统手艺特色,由“村民教师”进行演示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制作、学习掌握特色手工技艺、非遗传统技艺或乡村传统美食的服务性及创造性劳动体验。
乡村振兴:“新劳动教育”的新使命
“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得到多方助力,在走进乡村组织活动过程中,富阳区逐渐探索出劳动教育与乡村振兴相融合的新路径。
自2019年起,富阳区政府拨付专项资金,形成了教育、交通、市场、公安等多部门紧密配合的联动机制,统筹建立了“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协调和指导小组,为孩子走进乡村、走进农户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同时,委托专业机构负责实践体验活动的组织及活动规范化运营,从劳动综合育人的角度,开发具有富阳乡村特色、体现传统民间工匠精神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如洞桥状元馒头制作、永昌竹编、古法造纸、渔山米粿等。“新劳动教育”让参与活动执行的村民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回馈,使乡村资源得到很好的开发,劳动教育及乡村文化实践体验活动成为产业,带动乡村研学游、亲子游,推动地方美丽乡村的构建与发展。
尤其是“新劳动教育”为乡风文明建设带来了新动力。通过“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的筹备培训、活动执行和考核反馈等,富阳区培育了一批“村民教师”,在劳动教育活动中重获自我价值认同,并将文明理念进一步渗透乡村;学生教师、运营团队和游客的不断到来,让村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以优化,使乡风文明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富阳区在开展“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过程中筛选庭院整洁、家风良好、邻里和睦的农户家庭作为实践体验点,并组织农户进行文明礼仪、当地文化、饮食卫生等方面培训,引导农户“扫干净、堆整齐、种满园、点漂亮”,无形中提升了乡风文明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作为浙江省劳动教育示范区,富阳区将全力打造国家级标准化劳动教育基地。全区将重点打造100个各具特色的“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精品村;培育1000个接待规范和教育有效的“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示范农户;建立“村镇+”“企业+”“工厂+”“农户+”等模式的“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基地,为更多学校、更多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