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手记“新劳动教育”何以领创行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当许多区域开始谋划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时,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的“新劳动教育”已经结出了硕果:11年前肇始于富春第七小学的“新劳动教育”已经在全区推开,已经有了自己的基地与课程体系。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劳动教育”已经与乡村振兴相融合,成了升级乡村文明的有力推手。这在全国基础教育行业无疑是一项创举。

    教育就应当引领社会风尚。教育凭借什么引领社会风尚?梳理富阳区“新劳动教育”成功实践的原因,对我们启示颇多。

    一是定力制胜。成果来自于坚守。富春第七小学“新劳动教育”持续11年的探索,其背后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定力。在世俗的眼光看来,劳动教育无助于考试成绩的提升,没有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难以直接撬动学校内涵发展……然而,富春第七小学顶住了压力,穿越了困难,取得了成功。现实中有不少教育改革和项目,要么遇到困难就放弃了,要么结题后就不做了,要么换了校长就搁置了……之所以没有取得丰硕的成果,就是因为定力不够。

    二是创新制胜。创新能实现弯道超车、变轨超车。富阳区从《小学生劳动教育四大类别的实施标准》的实行到农耕课堂、农户课堂、手艺课堂三大课堂的开设,再到以“新劳动教育”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这一系列创举奠定了其在劳动教育领域的行业地位。创新是怎样发生的?创新来自于灵感,灵感来自于专注,专注来自于“守一”。创新为什么难?一定程度是因为人们心中想的事情太多太杂。

    三是高维制胜。提升一个维度进行思考往往能破解难题、调配更多资源。富春第七小学的“新劳动教育”凭什么能在全区推广?富阳区委、区政府凭什么补贴660万元用于全区4.4万名3-8年级学生到乡村接受“新劳动教育”?凭的是“新劳动教育”占领了行业的高地,凭的是“新劳动教育”促进了乡村文明和乡村振兴。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一个新课题,乡村振兴更是一个新课题。在新课题内部打转,一定难有好创意。跳出新课题站在高维度再拓展新内涵,就有了金点子,就走向了行业的高地。这也许是富阳区“新劳动教育”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