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具价值课改成果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1-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校面向大部分学生的共同需求设计并实施课程、教学时,必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浙江省杭州绿城育华小学提出“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教改目标, 首先深入分析了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环境、统一教学组织、统一教学节奏的优缺点;并通过调研发掘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学习空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革新,推动和落实教育“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服务”。

    建构课程,丰富可选的内容

    新课程改革赋予学校更大的课程开发权。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学校先后开发了年级选修课程、班本分层课程、全校选修课程。

    基于兴趣的“学科+”年级选修课程。多元智能理论表明,学生的优势智能是有差异的,这必然导向不同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品质。在义务教育阶段,为了打好学科知识的基础,学科不可能过于细分,往往综合性地涉猎,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得到充分满足。为此,学校倾力打造校本化基础性课程、自选化拓展性课程、跨界整合项目学习的创融课程,构建起丰富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学习内容。

    以体育学科为例,学校每周拿出一节课作为“体育+”课程的选择学习:篮球、啦啦操、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射箭、击剑、网球、橄榄球、高尔夫球、足球等,培养学生的个性爱好,形成个性特长。同理,“语文+”可以开发出童话、儿童诗、小古文、演讲、辩论、活动作文、课本剧、古诗赏析等级本选修;“美术+”则有陶艺、剪纸、手工、简笔画、综合造型、书法、水墨画、线描、动漫等。各学科都可以适度开发级本选修课程,学生自主选择、走班上课,形成“同一年级,同一学科,不同班级”的特色课堂。

    基于学力的“个别化”班本分层课程。同一班级的学生,由于智能倾向、智力因素、学习节奏、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也会逐渐形成一定的分化。为了适当缩小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进步,学校在数学、英语等学科设置了“数学123”“英语ABC”的班本分层学习。即在原有班级基础上,一个班拆分成三个班,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习的最优化与学生的和谐发展。

    同一班级学生进行分层学习时,学校增配教师进行协同教学或者分层教学,从而形成原行政班级“一班分为多班”的学习样态,为学生更好按照自身的学习基础、学习节奏进行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基于特长发展的“个性化”全校选修课程。每周两小时的全校选修课,通过跨界整合和领域化设计,开发形成了人文与社会、语言与修养、体育与健康、数学与信息、艺术与生活、科学与技术等六大领域的130多门课程,每门课程的平均人数为10人,充分保障了学生的兴趣培养。

    由于是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自主选班,一门选修课程往往跨越多个年级混龄同班,形成特殊的学习共同体和“忘年交”式的学习方式与交流方式。

    丰富可选的课程实施,保障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了分层走班、兴趣走班的组织形式,促进了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互相交往。

    变革方式,凸显学习的统整

    学会自主学习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一大要求,为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自觉的学习态度,自信的学习动力,终身的学习习惯。

    单元统整式学习。语文是基础学科,学科地位非常重要。但一直以来采用孤篇割裂式选文方式,从小学到高三,时间跨度长,学习效率偏低。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学校实施单元主体学习,从一个学段、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视角整体审视学习内容,再分单元落实。经历解构、重构、变构、建构“一本四构”过程,将单篇课文的顺序推进转变为“整体感知课、要素学习课、要素拓展课、迁移运用课”四种课型的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自学生字词,在主问题或主任务的引导下进行批注、比较,课堂上进行思维碰撞,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性知识,促进知识在运用中内化、在统整中贯通,形成能力,积淀素养。

    项目制学习。信息时代多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的新态势,对未来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在设计科学、创客、机器人、设计思维等课程时,遵循五步流程:同理心、定义、头脑风暴、原型制作、反馈评价,有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以“人的需求”为中心,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共同创新。

    下面以《座椅设计》为例,解析五步教学流程:

    同理心——发现需求。知识回顾:通过展示PPT带领学生快速复习设计思维的五个步骤; 任务发布:学生通过阅读用户画像,设计用户专用座椅,小组合作做出原型,进行展示。

    定义——提炼需求。挖掘需求:小组讨论,最终定义该用户的核心需求,完成需求陈述表。

    头脑风暴——解决需求。头脑风暴:每位成员独立进行设计,并展示自己的作品,最后选取最优设计或结合大家的方案进行优化整合。

    原型制作——实现需求。原型制作:明确分工,共同进行原型制作。

    反馈评价——验证需求。作品展示:任务发布及展示,每组轮流介绍本组作品,包括设计对象及需求、座椅外观及功能特色、分工等;反思:教师引导提问,学生发言——哪一部分适合选用哪种材料,为什么?如果还有时间,你会再修改哪些地方?如果重新再做一遍,你们小组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你有哪些发现和收获?

    展示反馈评价的过程,是分享制作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借鉴学习的过程。原型制作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沉浸式学习。基于教育戏剧的沉浸式学习是将戏剧策略、戏剧表演运用于教学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学习语文、英语学科的故事类文本时,教师基于教材内容和学生个性,通过戏剧游戏、故事创编、戏剧展演、自主拓展四个环节,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促进学生在戏剧表演中体验故事的内涵,在合作与互动中提升语言综合能力和素养。

    英语学科的沉浸式学习就是将戏剧策略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创建“戏剧游戏、故事创编、戏剧展演、自主拓展”的小学英语课堂新形态,改进学习方式,在真实的情境与体验中做真实的语言应用。在英语课堂中,沉浸式学习通过四步推进:

    戏剧游戏——开启学习前奏。通过形式多样且专业化的游戏,达到和谐环境创建、团队认同感建立和团队协作力提升等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交热情和能力。

    剧本创编——落实语言学习。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梳理故事情节,选择适当的活动设计,习得词汇,操练重点句型,落实语言知识。

    戏剧展演——强化语言理解。基于故事情节的展演真正做到语言的实践应用,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即兴创演——活化语言机智。创演内容可以是续写故事的结尾,也可以是对情节的补充。这样的自主拓展活动能促进学习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创新,也能更好地挖掘故事的内涵。表演是一种再造的语言情境学习,将对知识的把握与理解融入语言表演之中,顺乎自然,脱口而出,易学易懂,牢牢巩固。

    此外,还有意义建构学习、广域探索学习、行走研究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跨界、统整、合作研究,提升综合素养。

    革新评价,激发学生潜能

    评价作为教学的指挥棒,在课程改革中能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评价改革的重要性。为此,学校探索制定了《全息激励性评价方案》,并认真落实。

    分项等级制评价。分项等级评价是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学习项目而形成的综合评价体系,重在考量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的表现。一个学科往往涉及多方面素养,以语文学科为例,包含听、说、读、写,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能力、习作能力等多种能力,将学科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进行项目划分,会更加精准细致地呈现学生的真实表现。同时嵌入对话式评价,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融入其中, 彰显了“全息激励性”评价的激励本色,能帮助学生有效调控学习节奏,了解自身水平,发现特长,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展示性评价。学校秉持让每一位学生的智慧、思想、才艺、创作都能得到展示,人人展示、展示人人的理念,开放所有场所,供学生进行作品展示。科学艺术楼设有科创类作品展,儿童美术馆设美术精品作品展,还有教室走廊、楼梯……学生在有秩序的组织下进行观赏学习、点赞投票,并颁发最佳创意奖、最美绘画奖、积极创作奖……学生欣赏美、评价美,也收获美的熏陶。

    学分制评价。选修课程实施学分制激励评价,促使学生在自主选择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个性化学习方式。完全学分制与绩点学分制相结合,包括过程学习的学时分、结果展示的测评分、获奖发表等方面的激励加分。保证全程参与,凸显学习效率。

    此外,还有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免考式评价、无纸笔评价等,都体现了激励赋能的目的,为促进学生提升服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