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将正方体切去一刀的惊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1-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瓒呭競渚垮埄搴椾笅鍗曚紭鎯� 姣忓ぉ棰嗗彇鍒敊杩囷紝鍗曞崟浼樻儬浜笉鍋�

    故事永远是迷人的,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数学课也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简单学习,更可以拓展成生活的故事、成长的案例。

    我带着学生学习了关于“点、线、面、体”知识后,布置了一项数学故事的写作任务:点、线、面、体就在我们身边,天空中、大地上,上学的途中、静思的教室,还有香甜的美梦里……那就围绕点、线、面、体创作一个数学故事吧。

    一周后,我陆续收到学生提交的数学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正方体的故事,开头是这样写的:正方体爷爷这几天好不自在,一会腰疼,一会腿疼,一会又觉得胸口疼,到底是哪里生病了呀?正方体奶奶好不焦急,赶快找圆柱体医生去看。到了圆柱体医生的小诊所,先是望闻问切,接着是悬针把脉,最后圆柱体医生决定再为正方体爷爷做一个全方位的CT,看看正方体爷爷到底是哪个地方生病了……

    读到这里,我兴奋不已——长久以来的“心病”——正方体截面的形状终于找到了治愈的“良药”。将正方体切上一刀,截面是什么形状?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还是六边形?这个问题小学生遇到过,初中生做过,高中生也要做。但很多人都回答不出这个问题。所以,如何通过有效的载体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如今,我从学生的数学故事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虽然故事没有严谨的教科书式的数学语言,但是我知道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秘诀。于是,我为学生布置了新的学习任务:将正方体切上一刀,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

    第二天,我刚走进教室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每个学生面前都摆着大大小小、各种形状的“块”——萝卜块、土豆块、冬瓜块,还有几个装着红色液体的透明正方体,我们就暂且称呼它们为“水立方”吧。

    “是三角形。”

    “是四边形。”

    “有时是六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加上叽叽喳喳的讨论,证明他们已经弄清楚了将正方体切去一刀截面的形状。结果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的收获比这更多,且听他们的切身感受:“没切萝卜之前,别人说切面形状我一头雾水,脑瓜子都拍疼了也想不出来。但是,今天我全明白了”“我们也不能下结论太早,毕竟萝卜正方体、土豆正方体不是真正的正方体”“说得很对,切实物让我们理解了切面的意思,但现实的物体和数学严格的正方体还是有区别的,因此当切面出现了不规则的形状,还需要我们根据正方体的特点进一步确定……”

    “将正方体切去一刀”的惊喜让我重新思考教学,而围绕主题或者项目的课程实践活动才刚刚开始……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五中学)

    ●校长点评

    再创造打开新世界       |  高万里

    学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去做,学数学也是如此。

    实践活动是搭建现实世界与抽象数学的桥梁。在活动中,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程度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和教师一起进行实践活动探索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和学生才是最丰富、最深刻、最具有创造力的教育教学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活动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教育世界,一个走向探索和开放的时空。

    我曾在校园散步时听到一个学生说:“我数学不是很好,但是我特别喜欢数学实践活动,也喜欢数学。”这个学生的话带给我许多遐想,初中三年如果我们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个让他们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学科拓展活动,让他们经历一次次刻骨铭心的活动体验和经历,定会对他们学科素养的培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从原宗红老师组织的“将正方体切去一刀”的实践活动看,学生真正成为一个个鲜活、有思想、有创造力的精灵,他们不仅解决了学科问题,还经历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这也给教师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如何组织好学科实践活动?我想,学科实践活动不是知识总量的扩充,也不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去验证某些结论。仅就数学实践活动来说,应以探索为主线,学习材料应具有开放性,活动主题应具有生成性。而教师角色需要再次定位:教师是活动主题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教师是学生成长中的质疑者,以疑促学;教师是学习成果的欣赏者,学生的每一次探索和每一项成果都值得教师真诚欣赏与鼓励。

    教师定位好角色,带领学生一起创造性学习、实践,就能将学习真正引向深入。

    (作者系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五中学校长)

超市便利店下单优惠 每天领取别错过,单单优惠享不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